第二章 古馆木人(第5/15页)

望着黑血结成的痂片,李靖宇怒火大盛:“老不死的竟然敢消遣我!”老乞丐“哈哈”一笑,从水里摸出一块银灿灿的东西,攥在手里慢慢展开:“吃了这个就属于你。”

李靖宇大吃一惊,这分明是块银锭!他看看左右无人,从绑腿中抽出尖刀,插进老乞丐后背。

老乞丐似乎早料到了:“我果然没看错,你够狠毒。临死前居然遇到你,也是天意。水中有个油囊,你拿走吧。”

头一次杀人,李靖宇难免心慌意乱,夺了银锭,隐隐看到水中有一坨黑乎乎的包裹,探手拽出,塞进怀里跌跌撞撞地跑了。

逃出城外,他打开包裹,里面是一摞厚厚的竹简,上面写着稀奇古怪的文字。他就算再笨,也知道一个能随手摸出银锭,不在乎生死的老乞丐说的话肯定有几分原因。他再次入城,用银锭置办了衣服,装作富商子弟,带着竹简去书院求教授书先生。

授书先生打开竹简,发现文字居然是千年前的古文,读了片刻大吃一惊,急忙退了礼金,坚决不肯说出竹简内容。李靖宇百求不得,杀机又起,捅死授书先生,一把火烧了书院。

此后两月,李靖宇把竹简文字逐个摘出,四处拜访文人名士,终于拼凑出全文内容——

春秋战国时期,道、儒、墨三家成为显学名传天下,秦国以法家学说强国,一统六国后建立秦朝,为统一思想,禁止言论,按照李斯建议,收天下书籍于咸阳,焚烧《秦记》以外的列国史记,对民间医药卜筮种树之书以及不属于博士馆的私藏《诗》、《书》也限期交出烧毁。焚书后一年,在国都咸阳南郊小城长安坑杀星占、神仙、房中、巫医、占卜的方士数百人。

自此,坑杀之地在月圆之夜会响起埙声,伴着阵阵哀号。有人醉酒路过此地,围着坑圈走了一夜,把脚后跟都磨烂了,直到天亮才突然昏倒。百姓人心惶惶,传言是方士的阴气作怪。

过了几天,一队士兵拥簇着一位身穿青衣的老者赶来。老者指挥士兵在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方位钉入桃木桩,拿着罗盘站在中央演算了半天,圈出一大处空地,命令士兵挖掘。臭气熏天的土中夹着大量腐烂尸骨,挖到十丈见深,骇人的一幕出现了,三具没有腐烂的尸体并排躺在坑底。左边的人手中拿着陶埙;中间那人面带微笑,嘴唇张开,仿佛在唱歌;右边的人更是奇怪,头顶长出一截树根。

他们身穿稀奇古怪的服饰,并非秦朝式样,按照肖像画对照,坑杀方士中并没有这三个人。

老者面色大变,命令士兵倒入半坑石灰,撒了一层糯米,围观百姓隐隐听见坑中传来凄厉的嚎叫,吓得一哄而散。一个月后,一条水渠由城外引灌入巨坑。石灰遇水变热,足足沸腾了三天三夜,整座城满是刺鼻的硝灰味儿。

七天之后,硝烟散尽,水面满是烧死烫烂的鱼尸。老者走到池边察看,鱼尸中蹿出两条通体漆黑的怪鱼,刺入老者双目!

老者仰面摔倒,一咬牙拔出怪鱼,尖锐的鱼嘴串着两颗血淋淋的眼球。老者眼眶里淌出乌黑黏稠的鲜血,不仅没有哀号,反而哈哈大笑:“天意难逃。”士兵们被突如其来的这一幕惊了半天才反应过来,连忙扶起老者。

老者指着一处地方:“此地建鼓楼,周边建筑高度不得超过此楼,把我的双眼埋在鼓楼由东向西第四十九块城砖之内,我当日夜守护。呵呵……此地王气已成,三十年内天下必有巨变,希望借此王气守住那里。”话音刚落,老者头颅“咯咯”作响,缩成拳头大小又瞬间膨胀,随着一声闷响,一蓬血雨迸出,脑袋爆裂。

据传老者为秦朝道家传人陈宇子,知阴阳断生死,精于望气,深得追求长生的秦始皇信任。焚书时陈宇子表面应允,暗中将珍贵古籍藏于这座小城某处。有几个知晓真相的方士得知古籍中有一本奇书,还有价值连城的财宝,便煽动方士们聚众作乱,妄图趁乱寻到秘密藏书之地,引发了“坑儒”惨剧。

尸坑底部的三人,正是煽动叛乱的方士,用异术藏在尸坑里隐藏踪迹,在月圆之夜苏醒,继续寻找藏书地,被老者识破,坏了异术,死于池内。

自此,老者与方士两派后人寻书护书缠斗千年。

饮马池边被杀死的老乞丐,正是方士后人,穷尽一生也没有寻到藏书地。李靖宇知道此事非同小可,便在马厂子谋得一份马卒的差事,偷偷学习竹简里记载的异术,用异术把马养得膘肥体壮,由此当上了马厂子总管。

这些年他暗中勘察,根据古城风水格局,终于确定藏书地的位置——就在饮马池附近。为破掉藏书地玄关,他每到月圆之夜,杀一人制成人皮球囊,用饮马池水储纳阴气,凑够九十九道阴气,就是藏书地现形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