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魅影157(第15/28页)

这就是每天夜里我都会经历的朦胧而又零散的梦境碎片。但我根本搞不懂这种碎片中蕴藏着什么样的恐惧,因为这种感觉完全是摸不着的东西,所依赖的是一种强烈而又似是而非的记忆。我前面说过,在寻求合理的心理学解释过程中,让我对这种感觉逐渐产生了防备心理,随着时间的推移,进而产生了潜移默化的惯性,而这种惯性又使这种日积月累的影响越来越强。尽管如此,我时不时还会产生短暂、模糊而又令人毛骨悚然的恐惧感。不过,这种恐惧感并没有像以前那样把我完全吞噬掉。1922年之后,我又回归了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在这几年中,我开始觉得,我应该把自己的经历——连同类似的案例和相关民间传说——好好整理一下,拿去发表,以供更严谨的学者进行研究。于是,我写了一系列文章,简要地介绍了整个过程的来龙去脉,还画了一些草图,把我梦中见到的形态、场面、纹案和象形文字都描绘出来。这些文章虽然在1928到1929年不定期地发表在《美国心理学会刊》179上,但并没有引起人们太多的关注。与此同时,我仍继续孜孜不倦地详细记录下我的梦境,以至于日积月累的记录多得让人头大。

1934年7月10日,心理学会转交给我一封信,为这场疯狂磨难最后拉开了最恐怖的序幕。信封上邮戳显示的地址是澳大利亚西部的皮尔巴拉,署名——后来经打听得知——是当地一位小有名气的采矿工程师。里面还附了几张奇怪的照片。我把这封信的全文誊抄在这里,相信读者不会体会不到这封信和照片对我产生的巨大冲击。

看完信后,我顿时惊呆了,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虽然我以前经常想,让我的梦境栩栩如生的那些传说背后,肯定有一部分是真实的,但我万万没想到,在遥远得无法想象的某个失落世界里,居然会遗留下实实在在的证据。最让我崩溃的是那些照片——因为照片充满了冰冷而又明白无误的写实基调,在沙漠背景的映衬下,矗立着一块块历经风雨侵蚀后呈水岭状的巨石,巨石微凸的顶部和微凹的底部,似乎在无声地讲述着自己的身世。当我拿着放大镜仔细端详时,照片中的细节便尽收眼底。在巨石上那些开凿和打磨的凹陷缝隙之间,是气势恢宏的曲线图案,偶尔还有象形文字的刻迹。这些图案和象形文字所传递出的信息对我来说是如此可怕。不过,下面就是那封信。我们不妨看一看信是怎么说的吧。

1934年5月18日

西澳大利亚皮尔巴拉

丹皮尔街49号

美国纽约市41大街东30号

美国心理学会 转呈

N.W.皮斯利教授

尊敬的先生:

最近我跟珀斯的E.M.博伊尔博士聊过一次,也拜读了他最近寄给我的您的一些文章。所以,我觉得还是跟您聊一聊我在我们这里金矿东边的大沙漠里看到的东西。根据您描述的那些古城传说(就是关于有巨石建筑和陌生图案和象形文字的古城),我似乎偶然找到了非常重要的证据。

土著人经常谈论“有记号的大石头”,而且一说起这些东西,似乎就人心惶惶。土著人总是把这些大石头跟民间盛传的布达伊传说180联系起来。相传,古代巨人布达伊把头枕在自己的手臂上,长期在地下沉睡,但有朝一日会突然醒来,吞掉整个世界。另外还有一些差不多快被遗忘了的老掉牙传说,说的是巨大的地下石屋,屋子里的通道不仅会一直往下延伸,而且还发生过非常可怕的事情。土著人说,有一些战场上的逃兵,下到了其中一个石屋,从此就再也没有回来。但在他们下去后不久,从中便吹出阵阵令人毛骨悚然的风。不过,土著人的话往往不太靠谱。

但我要说的不仅仅是这些。两年前,我在沙漠东部500英里的地方探矿时,看到许多非同寻常的料石。这些料石大小约为3×3×2英尺,都有雕琢过且被风化了的痕迹。最初,我并没看到上面有土著人所说的那种记号,但仔细查看之后才发现,除了风化的痕迹,还有一些雕刻很深的纹路。这些纹路就跟土著人描述的一样,都呈某种奇特的弧线。现在回想起来,那儿肯定有三四十块巨石,有些石块几乎埋在沙地里,而且所有的石块都分布在一个直径大约四分之一英里的圆圈之内。

我看到石块之后,便就近寻找更多的石块,同时用随身携带的仪器对周围进行仔细勘探。我还给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十几个石块拍了照,待照片冲印出来,我会放入信封,让您好好甄别。我把相关资料和照片交给了珀斯政府,但至今没有下文。后来,我碰到博伊尔博士,交谈过程中偶然提起我发现的石块。他曾经读过您发表在《美国心理学会刊》上的文章,所以,对石块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我把照片拿给他看,他非常兴奋。他还说,这些石块和符号跟你在梦中和传说中见过的巨石建筑上的石块非常相像。他原本想给您写信,但被什么事给耽搁了。同时,他还把刊登您文章的杂志大部分都寄给了我。看到你画的草图和描述,我马上发现,我见过的那些石块正是您说的那种。您可以根据随信附上的照片进一步鉴别。以后,博伊尔博士会直接跟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