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1] 作者虚构的小行星。图勒为古代欧洲传说中位于世界极北之地“许珀耳玻瑞亚(Hyperborea)”的一个地名。1888年发现的小行星279就被命名为“图勒”,位于小行星带的最外围。——编者注(本书中注释如无特别说明,均为译注)

[2] Rama,印度教主神毗湿奴的第七个化身,也是印度史诗《罗摩衍那》里的英雄。

[3] 天文学术语,指星体在天空中的相对亮度。一般也指“视星等”,即从地球上所见星体的亮度。在地球上看起来越明亮的星体,其视星等数值就越低。

[4] 光变曲线是天文学上表示天体相对于时间的亮度变化图形,通常会显示出一种特定的频率间隔或带状。小行星光变曲线是一颗小行星的亮度相对于时间变化的光变曲线。一般小行星的光变曲线是由其不规则的表面造成的,当它们自转时被反射至地球的亮度也会改变,就会造成周期性的亮度变化,可以用于确认这个对象的旋转速率。

[5] Bill是William的昵称。

[6] 为作者假想的太阳系第十颗行星,原名为Persephone,即希腊神话冥界王后珀耳塞福涅,并非已被发现的小行星冥后星,即罗马神话中的冥后普洛塞庇娜(Proserpina)。

[7] 印度史诗《罗摩衍那》中的女主角,为罗摩的妻子,被视为吉祥天女的化身。

[8] 希腊神话中的海之女神,也是土卫十四的英文名。

[9]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西部的城中城,被邻近的西好莱坞和洛杉矶市完全包围,为加州著名的高级住宅区。

[10] 阿诺德·约瑟夫·汤因比(Arnold Joseph Toynbee, 1889—1975),英国著名历史学家。

[11] 海因里希·施里曼(Heinrich Schliemann, 1822—1890)德国考古学家,曾发现了古代特洛伊城遗址(1871年),并曾挖掘过迈锡尼城(1876年)。

[12] 亨利·穆奥(Henri Mouhot, 1826—1861), 19世纪法国博物学家,以重新发现吴哥闻名,著有《暹罗柬埔寨老挝安南游记》。

[13] 潘多拉(Pandora)和偏执狂(paranoia)在英语里字形相似。

[14] 弗朗西斯科·皮萨罗(Francisco Pizarro, 1471—1541),西班牙殖民者,曾征服印加帝国。

[15] 马休·佩里(Matthew Perry, 1794—1858),美国海军将领。1853年7月8日,佩里率领舰队进入江户湾(今东京湾)岸的浦贺,要求与德川幕府谈判,史称“黑船事件”。

[16] 天文长度单位,1秒差距等于3.26光年。

[17] 早期的发光强度单位,1烛光等于0.981坎德拉。在现代用法中,1烛光也等同于1坎德拉。

[18] 俄刻阿诺斯是希腊神话中的一个提坦,大洋河的河神。大洋河是希腊人想象中的一条环绕整个大地的河流,代表世界上的全部海域。

[19] 分别是希腊字母中的前三个字母(α、β、γ)的英语名。

[20] 约翰·德斯蒙德·伯纳尔(John Desmond Bernal, 1901—1971),出生于爱尔兰,拥有爱尔兰、英国双重国籍。下文提及的著作为《The World,the Flesh and the Devil》,被克拉克誉为“科学预言中最耀眼的尝试”。

[21] Will是Willard的昵称。

[22] 道格拉斯·费尔班克斯(Douglas Fairbanks, 1883—1939),美国默片时代演员、导演,是电影中佐罗的第一任扮演者;肖恩·康纳利(Sean Connery, 1930—),英国演员,是电影中邦德的第一任扮演者;稻垣浩(1905—1980),日本早期电影奠基人之一,执导了《宫本武藏》等一系列剑戟片。

[23] 一种假想力,是对旋转体系中进行直线运动的质点由于惯性相对于旋转体系产生的直线运动的偏移的一种描述。由法国数学家、物理学家科里奥利(Coriolis, 1792—1843)发现而被命名。

[24] 毫巴,气压单位,1毫巴等于1/1000巴,1标准大气压为1013毫巴。

[25] “阿波罗11号”飞船的登月舱,尼尔·阿姆斯特朗和巴兹·奥尔德林正是搭乘“鹰”号登月舱完成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壮举。

[26] 法国巴黎北部十八区的一座山丘,又称蒙马特高地,以其夜生活和与凡·高、图卢兹-罗特列克和尤特里罗等艺术家有关联而著名。

[27] 作者虚构的电影人和电影。

[28] 让·西贝柳斯(Jean·Sibelius, 1865—1957)芬兰作曲家,其浪漫主义、民族主义作品有交响诗《芬兰颂》和《忧伤的华尔兹》。

[29] 作者虚构的作曲家。

[30] 英国铁路公司,连接伦敦与英格兰西部和西南部,英格兰中部和大部分威尔士。1833年成立,1838年首次运营,拥有当时世界上最长的铁路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