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的负担(第3/6页)

“伟大工程与视觉错觉相结合的产物。”为了能够盖过风歌让简听到,弗雷迪高喊着说,“配重和精妙的光影效果让它看上去比实际更轻、更不结实。我向你保证,它已历经百万年的风霜,是非常稳固的。”他递给简一副耳塞,既可以屏蔽外界声音又可以无线通话。

他们俩开始攀登。两人身上连着一根安全绳,在对方攀爬时轮流把自己固定在塔身上。冷却服发挥了作用,他们逐渐高过周围的遗址和沙漠,简并不觉得炎热。有了耳塞,他们听不见风歌,但可以通过自身的骨骼感受到震动。

“他们不掌握先进技术为何能造出如此奇观?”简问。

“他们并不原始。”弗雷迪说,“下边经营庙宇和主题公园的家伙们扯些伪科学和故作神秘的谎话,可能让你觉得楼若星人是某种类似古希腊人或玛雅人的外星生物,可是有很多证据表明他们拥有很高的技术水平。比如,我们看见他们通过大规模农业、矿业、道路、水坝、运河和类似工程,深入改造行星表面的印迹。对土壤中金属沉积物的测量显示,他们后期的建筑由钢材和类似混凝土的混合材料构成,只不过经过一千年它们就被侵蚀殆尽。根据大气碳含量,我们认为他们不曾广泛使用化石燃料,不过这个结论也是一个热门的争论。你不用化石燃料也可以进行工业化。”

“你们怎么没发现引擎或者更加‘现代化’的东西?”

“这里的考古学跟地球上的完全不同,不仅因为楼若星人不是人类,还与时间尺度息息相关。100多万年的时间间隔,比地球上高等文明的考古学家所要面对的长得多。对记录而言,这有相当大的影响。你觉得最经受不住时间考验的现代物品究竟是什么?钢铁会生锈,混凝土会被冲走,塑料会在紫外线下腐烂分解。可是石质结构——陶瓷也许也是其中一种——在合适的气候里差不多可以一直存在。假如人类明天全部离开地球,那么100万年后,外星探测器会发现大金字塔的遗迹是我们最后的遗产。”

“你是说这些石塔是由古老的楼若星人建造,而不是他们更先进的后代所建?”简问道。

弗雷迪摇摇头:“我们不知道。与这些螺旋塔相关的工程学十分先进。这些石头似乎也被认为进行过工业釉化处理,防止湿气渗入,减缓侵蚀。很难想象处于发展最初阶段的楼若星人如何掌握这种技术。我们人类大部分停止使用石头建造,不意味着楼若这种外星文明也会走上同样的道路。”

简开始想象工业化的人类在沙漠里建造巨大的石碑,不能住人的花岗岩结构只能随风歌唱。她觉得这种事难以理解,所以外星人才会这么干。

“那你知道他们为什么建造螺旋塔吗?楼若星人信仰什么?”

弗雷迪苦笑了一下:“我们一点儿也不清楚,楼若文明留给我们的线索太少,冰河时代、地震、大范围的侵蚀摧毁了他们大部分的建筑,只有少数幸运的石质结构留在了地质稳定点上,比如这些遗址。

“至于他们的思想和信仰,我们只有《楼若传奇》的片段能体现。他们肯定在自己的时代创造过无数的文学、美术和音乐作品,可我们现在只有他们所写的几段公案和无尽的风歌。”

他们到达通天塔顶,长久地凝视四周的景象,古老的废墟静静散布在他们脚下,远处随意散乱的塞弗此刻异常繁忙,凯济山矗立在更远处的地平线上,带着白雪帽,围着绿色树林披肩。

弗雷迪思绪万千,“我觉得自己能体会一点楼若星人站在这里凝望世界的感受”。他开始引述《楼若传奇》:

不管你耕种土地、雕刻石头、服务权贵、花钱取乐、运输水果还是说书谋生,生活的负担永远与你同行,永远。

“你开始多愁善感了。”简说。

弗雷迪点点头:“我们不知道这些废墟还会存在多久,楼若星的气候越来越潮湿温暖。100年前,第一批殖民者从地球带来种子和动物,快乐地开垦处女地。每一年,楼若遗址所在的沙漠都在地球植物的围剿下收缩减小。这里以前从没有雨雪,可是去年塞弗迎来了第一场暴风雪。这里终究会成为一片丛林。高塔已经存在了100万年,可在地球生命的侵袭下,它们撑不过下一个千年。”

以前,他们俩开始约会时,弗雷迪给简讲过一个故事。

“7岁那年,我假装自己是一位考古学家,把妈妈的一件青花瓷摔碎,然后把碎片埋在了院子里。第二天我去把它们挖出来,试着复原。可我没法把碎片拼在一起,于是就把它们粘成一幅拼贴画,内容是一只鸟飞跃海洋。”

简被逗笑了:“我希望你的考古水平比那时有长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