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旅途[1](第6/7页)

我想,在飞艇上有许多无法使用的空间,比如充满低密度氦气、使飞艇浮起的空间。婚姻中也有许多空间,是什么将它充满、一直产生浮力呢?

在前往阿拉斯加的途中,我们看见,窗外北方的天空出现了极光。

不知过了多久,我在一阵剧烈的晃动颠簸中醒来。还没弄清楚怎么回事,飞艇突如其来的侧倾就把我抛到地上。我翻过身,跌跌撞撞地站起身,手扶着墙壁走向驾驶室。

“白令海在春天常有风暴。”本应该休班睡觉的艾克手扶着驾驶员座椅靠背,站在叶玲身后。叶玲此刻没心情同我打招呼,她专心掌握着控制器,指关节都泛起了白色。

虽说是日间,但与这个事实相悖的是:只有一点微弱暗淡的天光从窗户射进来,要说是午夜时分也不为过。疾风夹杂着冻雨打在窗户上,这使得飞艇底部向前端过渡的曲线都难以看清,雾气和云朵在四周激荡翻腾,像高速路上的汽车一样从我们身旁飞驰而过。

一阵突如其来的强风从侧面吹来,我一下子摔在驾驶室的地上,艾克头都不回地朝我喊道:“把自己固定好,要不就回到铺位上。”

我起身站到驾驶室的右后方角落,用那里的网兜把自己固定好,免得再碍事。

似乎对这样的情况已经司空见惯,叶玲平静而又顺畅地把驾驶员的座位交给艾克,然后把自己固定在右边的乘客座椅上。一块电子屏幕上显示出曲折的GPS航线,这表明我们刚刚经历了极其动荡的过程。尽管我们加大了油门,把燃料消耗得跟飞机一样快,可强风显然还是在把我们往后吹。

艾克竭尽全力保持飞艇逆风飞行,并减少迎风面积。即便航向与风向形成微小夹角,风力也会推动飞艇像陀螺一样绕着轴心点旋转,最后使其失去控制。轴心点即动量中心,外力作用会令飞艇围绕其旋转。飞艇的转向和移动取决于它自身的配置、重量、外形、速度、加速度、风向、角动量和其他一些因素。而驾驶员在暴风中保持飞艇稳定更多是依靠感觉和直觉。

附近有闪电出现,把我晃得什么都看不见。雷声震撼着飞艇,令我牙齿打战,飞艇的地板颤抖起来,几乎变成了低音喇叭的振动膜。

“开起来很吃力,”艾克说,“外壳上一定是结冰了,实际可能没我想的那么重。如果外温读数没有问题,船体应该结了厚厚一层冰。我们仍在下降,已经不能更低了。海浪就要打到飞艇,我们不可能从下方躲过,只能从上面越过它。”

为了减轻重量,艾克排出了更多的压舱水。他操纵升降舵向上倾斜,我们随后便像火箭一样直上云霄。纤长的“美利坚之龙”号泪滴形船身形似一扇未完工的翼面,由着凛冽的极地狂风带我们飞翔,这让我想起风洞试验中的模型翼。

闪电再次划过天空,比上一次更近也更耀眼。我的鼓膜被雷声震得生疼,甚至还短暂地失去了听力。

艾克和叶玲相互呼喊着什么,然后叶玲再次摇着头大叫。艾克看了她一下,点点头,随后双手从控制器上移开了一秒。船身猛地一震,开始向一侧摆动,狂风控制了飞艇,让它开始旋转。艾克重新握住控制器的瞬间,闪电再次照亮附近的天空。所有的阴影、线条和形状都被电光抹去,舱内的灯光也随之熄灭,雷声将我震倒在地,双耳也受到重创。最后,我陷入一片黑暗。

等我醒来的时候,整个阿拉斯加的航程已经被我们抛在身后。

叶玲一边操控飞艇,一边通过扬声器播放一首中国歌曲。外面天色已然变暗,一轮金色的圆月漂浮在黑暗无边的海上,虽说还不是满月,但几乎跟我儿时记忆中的一般大。我坐在叶玲身旁,出神地欣赏着月亮。

一段和声之后,女歌手开始用沉稳圆润的英文唱起下一段:

But why is the moon always fullest when we take leave of one another?

For us, there is sorrow, joy, parting, and meeting.

For the moon, there is shade, shine, waxing and waning.

It has never been possible to have it all.

All we can wish for is that we endure,

Though we are thousands of miles apart,

Yet we shall gaze upon the same moon, always lovely.

叶玲关掉音乐,用手背抹了抹眼睛。

“她发现了摆脱风暴的方法。”她说。所谓的“她”不言自明。“她在最后一刻躲开闪电,在风暴中发现一个漏洞才得以逃脱。眼光犀利,我就知道在起飞前重新画好左眼是个好主意,因为那只眼睛注视着天空。”

我目送太平洋平静的水面从我们下方掠过。

“在风暴中,她抛下鳞片减轻重量。”

我想象着叶玲在外壳上用桐油画下的线条,把冰层蚀刻成龙鳞,再一大块一大块地抛入下边冰冷的海水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