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之旅(第3/6页)

“小伙子,这项工作很重要呀,它关系到国民经济的高效率运行和社会的稳定。”走到周东面前,首长停下脚步,对他说。

“我一定不辜负首长的期望,把工作做好!”周东有点受宠若惊。

陪伴首长的便是电话旅行原理的发明者周临,他领导了一个课题小组。专利是不转让给国外的,但不知怎么回事,转换器的制成品却大量出口,不久美国人也能自己生产了,有消息说是作了仿制。中国外交和外经贸部门以侵犯知识产权为由对此提出了抗议。

首长完事后便进入了奥迪轿车里自带的转换间。他用的是红机。在拨号之后,他的身影逐渐模糊,最后在“磁屏”中消失了。

每次观看这种转换,周东都极度震撼。活生生的人体变成了由“1”和“0”组成的一组数字,经过铜缆和光缆传向遥远的地方,然后被重组,多么不可思议。

那个与他享有同样姓氏的人,是怎么找到物质、能量和信息间的那个神秘共同点的呢?为什么不是他周东发现那个神奇的R=2K公式呢?

但一般情况下,领导人很少使用电话旅行,他们不太习惯身体和思想被分解而后才被复原。

实际上,电话旅行最初是出了不少事故的。由于频率失真、噪声和同步问题未能妥善解决,造成传输中的人体信号最后不能被重新识别。但现在,电话旅行的安全系数比坐飞机还要高。周东在工作的五年中,还很少听说事故。偶尔有几起,也是由非技术因素所致,而且后果是非致命的。

十点半以后,旅行者渐渐少了,偶尔有长途拨号通过本区。周东能看见旅行者的能量线在辖区内显示,然后匆匆过境而去。

仍然没有美国人要突袭的迹象。他想,这种可能性是很小的。只要国际交换局加强检查,没有任何可疑分子能够渗入,更谈不上一支大军了。除非美国人已发明了通过微波和卫星传递人体信号的技术。

没什么事,周东甚至打了一个盹。

可刚迷糊一会儿,电话又响了。他骂了一句,接起来一听,竟是一位五年没见面的老同学。对方说出差正经过这里,想跟他聊聊。

他大吃一惊,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他犹豫起来。

“我正在值班,办公时间是不允许会客的。”

“这么多年了,再说,小君也死了。”对方说。

这使他一颤。

“怎么回事?”

“见面说?”

“那么,你过来吧。知道怎么走么?”

“……知道。”

十分钟后,客人出现在他面前,周东心情复杂地与他握了握手。他看看对方。容颜还是那样的容颜,永远也不会改变,但眼角有了鱼尾纹。

老同学似乎心事重重,不住地朝四周打量,满屋的设备对于圈外人来讲是很新奇的。的确,很少有人能被许可到这个地方来参观。连小娟,周东也没带她来过。

“小君到底怎么回事?”周东问。

“难产死的。”

他们都沉默了一阵。为共同爱过、竞争过的一个女人默哀。

“你就在这上班?”同学似乎不愿再提悲伤往事。

“对。毕业后就在这里。五年了。”

“很有意思。每天掌管着那么多人的分解和重组,把他们从一个空间发派到另一个空间。”

“大部分是计算机的活儿。我不过是作一些临时性处理。另外我们这里也不管审批旅行身份卡。信管处才是最有权的。”

“但你们这儿仍然是权力部门啊。听说有的人没有身份卡也旅行成功了。”

“你听谁说的?没那事。”

“随便说说。到处都这样。你成家了吗?”

“还没有。”

“还没有?”

周东咬咬嘴唇,心里什么东西又翻了上来。

“有朋友了吧?”

同学似乎并没在乎他的情绪。当年他也从未在乎过。他的那种旁若无人,这么多年了,仍然保持着。小君与他在一起,就没改变一点他性格中的顽执么?

“算有吧,还没敲定。”

“干吗呢?你还是那么蔫不拉唧的。”

“她嫌我没有旅行身份卡。”

“旅行身份卡……你也看重那玩意儿?”

“当然。当你的生命正在公共汽车和火车上消耗时,别人却可以一秒钟飞越三十万公里,你怎么想?”

同学干咳一声,神情有点不自然。“电话旅行当然挺时髦。”

“不是时髦的问题……算了,不谈这个。你有那卡吧?”

“有的。”

“你找我不是有什么事吧?”

“既然问到了,我就直说吧。有件事想请老同学帮一个忙。我要作一次旅行,想在这儿找一个转换器。”

“你不是有卡么?你从北京直接挂一个电话,不是哪儿都能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