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古尔比岛的主人接待来访者(第3/4页)
塞尔瓦达克上尉和他的同伴走进树林,来到林中一块空地上。两个弹六弦琴和打响板的人半躺在那里,正在笑着演奏。
看到上尉等人,两个人停止了演奏,那些跳舞的人也不再同那个老家伙嬉闹。这时,那个老犹太已经叫得口干舌燥,只见他气喘吁吁地跑到塞尔瓦达克上尉面前,用带有德国腔的法语说道:
“总督先生!这帮无赖欠了我的钱却不还。看在上帝的份上,请你替我主持公道啊!”
上尉斜眼看了看了本·佐夫,好像在问他为什么要给他冠以“总督”的头衔。本·佐夫点了点头,好像在说:“上尉,你当得起这个职位!不要感到惭愧,是我让他们这样叫的。”
赫克托·塞尔瓦达克没有说话,但是他做了一个不要再说下去的手势。老人朝上尉恭恭敬敬地鞠了一躬,然后站到了一旁。
他们打量着这位老人,只见他大约有五十岁,可是看上去却像是一个六十多岁的人。他身体瘦小,一双亮晶晶的眼睛闪着狡猾的光芒。他生着一个鹰钩鼻子,胡子呈淡黄色,头发乱蓬蓬地如同茅草一般。这个人长脚、大手,他的外貌特征让人一眼就可以认出这是一个德国犹太人。他是一个高利贷商,为人极为吝啬,为了钱可以无恶不作。对于他来说,钱是最能让人怦然心动的东西,也是世界上最有魅力的东西。他如同夏洛克(2)一样,如果能够让欠债人用自己的身体还债,那么即使把对方身上的肉割下来零售,他也不会拒绝。此外,他虽是犹太人,但是只要有钱可赚,他可以在不同场合随时改变自己的面貌,他甚至可以装作伊斯兰教徒,又可以装做基督徒,当然如果有更大的利润,他也可以说自己是不信教的人。
他名为艾萨克·哈克哈伯特,德国科隆人。事实上,正如他对塞尔瓦达克上尉所说,为了生意他常年奔波在外。他的店铺设在一条载重为200吨的单桅船上,在地中海沿岸招揽生意。这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海上杂货铺,船上装了几乎上千种小百货,从火柴到法兰克福和埃皮纳尔出产的小画片一应俱全。
艾萨克·哈克哈伯特真正的家,其实就是一艘名为“汉沙号”的水上杂货铺。他孤身一人,既没有妻子也没有儿女,一年到头在船上生活。他雇用了一个舵工和三个伙计,长年在阿尔及利亚、突尼斯、埃及、土耳其、希腊和中东的沿海一带往来,贩卖咖啡、糖、大米、烟草、布匹和香料,因此赚了不少钱。
灾难发生的那天夜里,“汉沙号”正停泊在摩洛哥最北部的休达。舵手和其他三个水手正好外出有事,从此之后却踪迹皆无,再也没有了消息。我们应该记得,直布罗陀海峡对面的那个小岛,就是休达幸存下来的地方。当时,正有十几个西班牙人在该岛居住,但是他们根本不知道周围发生了什么事情。
这些西班牙人是来自安达露西亚的农民,他们生性懒散,但是无忧无虑,每天只知道吃喝玩乐,以耍弄匕首、演奏六弦琴为业。同时,他们在一个名叫奈格雷特的人带领下,种着几亩薄地。奈格雷特是他们之中阅历最丰富的人,曾经走过许多地方。当他们发现自己正置身在一个孤岛,周围已是一片汪洋的时候,心中不免焦急万分。幸好附近还有“汉沙号”,船主艾萨克·哈克哈伯特也在船上。如果需要的话,他们会毫不留情地把这艘船抢过来开回国去,可是这些人中没有一个人懂得航海知识。不过,他们总不能永远留在这毫无生机的乱石岗上吧,因此当他们吃完了身边的粮食,唯一的办法就是强迫哈克哈伯特让他们上船了。
在此期间,直布罗陀海峡的两位英国军官曾经到此处访问,有关两位英国军官的到访,前文已经提及,正是奈格雷特接待了他们。至于英国人与这些西班牙人的谈话内容,艾萨克无从得知。反正,在他们结束谈话后,奈格雷特便毫不客气地要求哈克哈伯特把他们送到附近的摩洛哥海岸去。艾萨克只得被迫服从,但是他的脑子里装的总是怎样可以捞到一笔钱,因此他先提出条件,要求西班牙人必须支付路费。西班牙人欣然答应,其实他们心里根本就不打算支付一分钱。
“汉沙号”于2月3日启航,可是驾船的人全都不懂得航海。幸运的是,一直刮着西风,正好与轮船行进的方向一致,因此他们一路非常顺利,只不过是任船随海浪漂流而已。在这没有任何目标的情况下,这艘船竟然漂到了地球上仅存的这块小小的避难所——古尔比岛上。
在一个晴朗的早晨,本·佐夫发现地平线上突然出现了一艘船,看起来又不像“多布里纳号”,只见它顺风而下,向着昔日的谢里夫河右岸的港湾驶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