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既有设施的使用状况(第2/19页)

事实上,就发射一事,此前还发生了一个小插曲。御鸟羽社长试图用天生的行动力和人脉确保拿到嫦娥号飞船的两个席位,但最后只争取到一个。这也没办法,因为中国宇航员到达月面基地后会和前任宇航员进行交接并在之后的一年中驻留基地,但走也二人在短期滞留后就要回到地球。少派一个中国宇航员,就意味着现在驻守月球基地的队员中有一人要继续在基地待满一年。变动带来的工作调整非常麻烦,中国方面能空出一个名额就已经要谢天谢地了。

限员三人的嫦娥号只空出一个座位,自然只能派一个人去。御鸟羽经过不断交涉并豪气地支付了三十亿日元现金后,中国方面才想出了一个折中的解决办法——让走也抱着妙坐。

听上去有点荒唐,换作规矩森严的美国宇航局(NASA),这种事情是不可能的。但是,仔细想来,其实也没那么荒唐。走也是普通日本人的体型,妙则是稍微瘦弱一点的小孩,同行的两位中国宇航员身材也不高大。嫦娥的原型——联盟TM号就是专门针对俄罗斯人中体型相对瘦小的宇航员而开发的宇宙飞船。重量上,这四人的体重和三个俄罗斯人体重几乎没有差别。而且,在发射火箭时,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搭载的人数,而在于重量。

俗语说“瞻前顾后不如放手一试”,发射果然非常顺利。四人和宇宙飞船忍受住发射的加速度和冲击力,安全抵达了绕地轨道。

前一天发射的西王母五号已经在轨道上待命,此时的它还发挥着货物集装箱的作用——往月球运送大量物资。为了将大量物资顺利运到地月转移轨道,它搭载了一个利用火箭中间段改造而成的大型助推器。

升至轨道的嫦娥号和西王母号对接后,问题迎刃而解。因为西王母五号的内部虽然堆满了物料,但空间宽阔,嫦娥号压根就不能比。四人沿着连接通道转移到嫦娥号后面的西王母五号,开始为期三天的奔月飞行。

过去的联盟TM号由机器舱、再入舱和居住舱三个部分组成。作为其改良版,嫦娥号没有设置居住舱,而是用一个名叫“返回舱”的舱体取而代之。正如它的名字所示,返问舱就是从月球返回地球时使用的舱体。

进入环月轨道后,嫦娥号会把返回舱留在轨道上,自身则和西王母号在对接的状态下登陆月球。顺利着陆后,嫦娥号会与西王母号分离并被放到一边,而西王母号则和基地对接成为基地的一部分,届时返回地球就使用上次着陆的嫦娥号。这样的安排使得月面上常年都有一艘用于返回的飞船,而且每次都能更新。

利用机器舱离开月球后,嫦娥号会和返回舱进行对接,组成再入舱进入大气圈,最后返回地球。去程搭载的二十七吨物资,返回地球时只会剩一个不足三吨的再入舱。

现在,西王母五号正在微微倾斜的轨道上进行绕月飞行,同时做好了降落准备。为了让大家能在发生情况紧急时逃回地球,所有人又从西王母内部转移到嫦娥号,并将嫦娥号一百八十度大旋转,以便随时能和西王母号分离。此外,他们还中止了为分散太阳热能而设置的船体旋转,并将西王母后方的主引擎设定为向前喷射。

凤船长合上活页式的核对表,说道:“西王母五号呼叫北京控制中心。返回舱分离完毕,已做好着陆准备。是否可以降落?”

从西王母五号发出的电波传到远在三十八万千米之外的地球,并被静止轨道上的数据直播卫星接收到。围着地球的三颗卫星顺利转发电波并将凤船长的声音发至彼时仍在地球背面的中国北京航天指挥控制中心。这种卫星使得不管地球时间是几点,西王母五号都能和控制中心进行通信。在这种卫星诞生之前,发射阿波罗号的NASA为了在本国见不到月亮时也能顺利接收飞船通信,不得不在遥远的澳大利亚以及西班牙设立了卫星追踪所。

控制官回复的时间再加上电波往返的三秒时间,大概过了十秒钟后,传来了回复:“收到。西王母五号,请降落到昆仑基地。”

“收到。现在进入降落程序。妙、青峰,做好准备了吗?”

“啊,请等一下!”

始终在全神贯注地用双筒望远镜眺望月球的妙大叫一声,同样看着窗外的走也知道她为什么这样说。

月面上如同湿土一般的黑灰色部分和白亮部分的分界线处,有一个东西闪闪发光。定睛细看,如同一个用米粒摆出的十字架。

那就是昆仑基地。和当初阿波罗十五号着陆时的位置一样,它位于雨海(Mare·Imbrium)东畔亚平宁高地中的山谷日本人将其形容为捣年糕的月兔中“右侧的兔子”和“臼”之间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