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魂曲(第3/18页)

老人衷心地说:“谢谢,谢谢,孩子们,我要给你们添麻烦了。”

“不要这样说嘛,周爷爷,您是夸父行动的创始人,完全有权做它的乘员。您也是我们俩的心理依靠,有您在身边,我们就放心啦。”

老人笑着说:“我只是一个老废物。我没有拿到一个博士学位,而你们拿到了14个!不过,我真的很高兴能来到夸父号飞船,这是我毕生的梦想。”

“您努力了74年,才把它变成现实。”

“是啊,74年的梦想,74年的努力啊!”

窗外是暗淡的天幕,飞船尾喷管的火焰熄灭了,冲压发动机还未启动,只有太阳帆在起作用。飞船的速度很慢,衬着广袤荒凉的天幕,飞船显得很小,很缓慢,就像一只生命力脆弱的小甲虫。74年了,环宇航行是他一生唯一的信仰支撑点,他为此耗尽了心血,还曾被世人讥为“异想天开”的疯子。今天设想终于变成了现实,即使他立即倒地死去,他也会含笑九泉的。

02.少年激情

74年前,即2009年,北京奥运会刚刚结束,奥运所燃起的激情还在人们心中燃烧。这一年里,国际科幻大会又在北京开幕,这同样是一个激情燃烧的会议。

大会在中国科技会堂召开,中国科协副主席、航天专家曾郁参加了大会。会议结束后,他在记者的簇拥下走出会议室,不时停下来,同熟人交谈几句。这时,一个黑瘦的男孩子在门口拦住他。

男孩子就是少年时的周涵宇,他生于河南南阳的镇平县,一个多山的小县城,家境贫寒。他不是会议代表,但他凑够路费,自费来参加会议。小涵宇衣着朴实,肩膀瘦削,一双眼睛像燃烧的煤块。他不善于和大人物打交道,略带口吃,急迫地说:“曾爷爷,耽误您一点时间,可以吗?我有一份最伟大的构思要同您探讨。”

最伟大的构思?曾郁好奇地看着这个窘迫的但说话极为自信的孩子,慈爱地说:“好,你说吧。”

孩子皱皱眉头:“这个构思不是一两分钟能说完的,恐怕得一个半小时。”

曾郁看看秘书,秘书立即插进来委婉地解释:“曾主席很忙的,这样吧,把你的构思写成书面材料交给我,好吗?”男孩子不说话,倔犟地看着曾郁。曾郁心中忽然一动。他担任科协副主席已三年了。这纯粹是一个礼仪性的工作,不过是迎来送往,开会时戳那儿装装门面,哪能忙得抽不出一个半小时呢。秘书的阻挡不过是官场的规矩。曾郁拦住秘书,爽快地说:

“好,我们谈它一个半小时。”

这次谈话不在会议安排之中,秘书匆忙安排了一个小会议室。屋内的沙发庄重典雅,黑漆桌面光可鉴人,周围墙上挂着伽利略等几位科学伟人的画像。小涵宇还没有进过这么高级的房间,他小心翼翼地把自己安顿在沙发里。服务员送来咖啡和水果,曾郁笑着问了他的名字,说,开始吧。

谈话一开始,小涵宇就找回了自信。他开门见山地说:“曾爷爷,我认为环宇探险该提上议事日程了,该提上中国领导人的议事日程了。”

“什么探险?”

“环宇探险,环绕宇宙的探险。”

曾郁惊奇地看看他,在这一刹那,他甚至想对方是不是神经病。不过显然不是,孩子言谈极有条理,双目炯炯发光,那儿燃烧的是理智的激情而不是疯狂。小涵宇早料到听话者的反应,为了这次谈话,他整整准备了一年,现在,他立即展开话题,滔滔不绝地说下去。他的雄辩慢慢地打动了曾郁。当然他不会信服这个荒诞的设想,但至少要听他谈完,听他究竟要说些什么。

这正是小涵宇要达到的初步目的。

他抓紧时机,一层一层地展开自己的阐述。他的阐述条理清晰,可以分为以下几层内容:

爱因斯坦的“宇宙超圆体假说”是环宇探险的理论基础,早在20世纪30年代,爱因斯坦就提出了这个假说。他认为,宇宙三维空间在更高的维度中翘曲、封闭,形成一个超圆体。如果你的目光能超越数百亿光年,那么,你一直向宇宙外面看去——就会看见自己的后脑勺。同理,一艘一直向外宇宙飞的飞船,最终将返回起点。这种高维度空间不大好理解,但如果作个类比就清楚了:人类曾认为地球是平坦的,一直向前走就会走到天的尽头,决不会返回原处。但实际上,平的地面在超二维的空间翘曲、封闭,形成球面。现在谁都知道,一架一直向东飞的飞机,最终会回到自己的起点。

他说:“宇宙超圆体”假说在理论研究中已基本被认可,现在需要做的是去证实它,就像麦哲伦去证实“地球是一个球体”那样!

曾郁看看秘书,秘书不安地扭动着——他认为这孩子简直在说梦话,精神不大正常。如果这次会见传出去,曾主席会被人暗地讥笑的。他低声咳嗽着,暗示曾主席该抽身了。曾郁知道秘书的用意,但他犹豫着没有发话。无疑,这个男孩子是个痴狂的科幻迷,他把对科幻的激情错用到实际生活中啦!但那个男孩目光中有某种东西使他不忍心结束谈话,那是信念,是强烈的信念。有了这样的信念,再平庸的人也会变得亮光闪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