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魂曲(第2/18页)

第二位乘员出现在甬道口,是一位同样年龄的女孩,大眼睛,眼窝较深,穿着无袖连衣裙。叶知秋介绍说,她叫狄小星,16岁,身高1.65米,体重52公斤,智商170,也获得了14个博士学位。她还是谢晓东的未婚妻,人类之脉将在夸父号飞船里延续。

狄小星也同送行人默默拥抱。她的母亲克制不住,痛哭起来,泪珠凝成圆圆的珠子,缓缓向下沉落。这儿重力已很微弱,每个人的动作都轻飘飘的,给人以虚幻感。狄小星同母亲多拥抱了一会儿,在她耳边低声劝说着,然后继续前行,默默拥抱。

两名乘员走过送行人群,在对接舱口处停下等待着。叶知秋提高声音说:

“下面是戏剧性的一幕,经过有关方面反复磋商,迟至昨天才同意了谢晓东和狄小星的提议,决定让此次环宇宙探险的创意者、88岁高龄的周涵宇先生作为夸父号的第三名乘员。周先生走过来了!”

一个羸瘦的老人出现在甬道口。

听众沸腾了。“让周先生上飞船”早就成了一个口号,不少人为他大声疾呼。他们说,周先生14岁即提出环宇探险的动议,74年矢志不渝,呕心沥血,终于使它成了现实。他完全有权在飞船上占一个位置。反对的人也不少,他们主要从人道考虑,说把88岁老人送上一条不归路,恐怕过于狠心。周涵宇本人从未表态,他当然乐意上飞船,如果能死在太空,那是他最大的荣幸,但他不愿意成为年轻人的累赘。这个争论到现在才有了结果。

地球上的听众都欢呼着,甚至包括这件事的反对派。

老人步履蹒跚地走向送行者。他的脸上皱纹纵横,长有不少老人斑,胳膊上的皮肤枯黄松弛,但他的脸上洋溢着何等的光辉!眼睛中燃烧着怎样的激情!他先同儿子拥抱,两人的拥抱多少有些生硬,因为他和儿子的关系一直是比较冷漠的,他怀着歉意,加大了拥抱的力度。

送行者依次同他拥抱,在深深的敬意中多少带着悲凉,毕竟他已经是88岁的老人了!昨天,在决定作出之后,太空署还匆忙为飞船准备了太空葬的器具。不过,从他本人近乎陶醉的幸福感来看,这个决定是正确的,让一个以环宇探险为终极目标的人死在太空是最好的归宿。

三名乘员向大家挥手告别,进入对接甬道。送行者也频频挥手,但没有说再见。不可能同他们再见了!这一点没有任何疑问。

夸父号的临时船长在甬道口迎接,他们互致军礼后紧紧拥抱,临时船长作了简单的交接,带着三名临时船员走进甬道,对接舱口缓缓关闭。服务飞船驶离夸父号,停留在50千米外,等待夸父号点火。

谢晓东坐上船长位,开始操作,尾喷管喷出橘黄色的火焰,夸父号缓缓脱离同步轨道,向外太空飞去。在尾喷管点火的刹那,地球上响起几十种语言的欢呼声,礼炮齐鸣,焰火照彻大地。夸父号很快脱离了地球重力。这时船上的太阳帆张开了,几百块巨大的帆页组成一个更为巨大的环形船帆,由电脑自动控制着角度。太阳光的压力经船帆会聚,变成飞船的动力。从远处看去,飞船就像一只巨大的半透明的水母。

飞船又沿地球轨道飞了一圈,熟悉的地球景色从舷窗外闪过:蔚蓝的海洋,白雪皑皑的高山,黄色的沙漠。当飞船背向太阳时,则是璀璨的万家灯火,不少城市在飞船经过的瞬间燃放了艳丽的礼花,姹紫嫣红,把城市装扮成童话的世界。

三人在心中喊着:永别了,亲爱的老地球,生机盎然的老地球。

飞船沿切向向月球飞去,在那儿要作一次小小的重力加速。尽管月球上已建立了几个地面站,但总的来说仍是蛮荒一片。环形山和月球尘占据了整个视野,没有一点宜人的绿色和天蓝色。乘员们默默地看着月球的地貌,从今天起,就要终生与这样的蛮荒相伴了。飞船沿月球飞出一个很陡的抛物线,飞过月球的白天和黑夜。小谢从船长位回过头,指着左前方,简短地说:

“万户山。”

这是以中国人命名的一座环形山。万户,世界上第一个试图离开地球的人。他曾在一把椅子上绑上数百支爆仗,同时点燃,想借火药的反冲力上天。结果爆仗爆炸,他不幸身亡。想来他在当时肯定被看做疯子,遭人耻笑,不过正是这样的疯子推动了历史的发展。

飞船正式开始了太空之旅,太阳帆已经产生了1g的加速度,所以飞船内恢复了正常的重力环境。电脑图林接过飞船的指挥,晓东和小星离开驾驶舱,跑过来簇拥在周老的身边。这会儿他们都卸去了“大任在肩”的庄重,又变成了16岁的少男少女。他们喊着:“周先生,周爷爷,我们总算把您拽到飞船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