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我回来了!”(第8/55页)

日本占领军愚蠢而疯狂地杀人。他们照例象对待所有占领区的人民一样,放肆地发泄自己的淫威,马尼拉的圣地亚哥堡里关满了菲律宾爱国者,日本人企图用这座十六世纪西班牙的“巴士底狱”来巩固自己的法西斯统治。当然,他们也没忘记了培养自己的菲奸,他们扶植了傀儡政府——“独立菲律宾共和国”。其首脑是尤斯·劳雷尔,前菲律宾政府司法部长,日本东京帝大的毕业生。说来也伤心,劳雷尔先生曾是奎松总统的好朋友。

日军占领当局除了关人、拷打人、杀人之外,任何一件有益于公共事业的事儿也没干。马尼拉垃圾成堆,乞丐满衔,大米早换成了“橡子面”,池塘的水发臭了,西班牙的洛可可式石质建筑物更陈旧了,老鼠更多了,人更穷了,那些热闹的卖辣子鸡、芒果和椰干的小贩星散了。乐天的菲律宾人阴沉下来,准备拿起枪杆子,象当年黎萨尔反抗西班牙人一样,把日本鬼子消灭在这片愤怒的群岛上。

从正统的观点来看,菲律宾一部分抗日运动的旗帜是奎松和麦克阿瑟。因为奎松历来唯美国人马首是赡,而麦克阿瑟则是个彻头彻尾的反共分子。历史总是由胜利者来写的。他们根本就不承认马克思主义的菲律宾共产党和菲共领导的人民抗日军——“胡克”。尽管“胡克”们牵制和杀伤了许多日军,麦克阿瑟重返吕宋的头一件大事就是解除人民抗日军的武装。第二次世界大战,打乱了各国资产阶级和国际帝国主义的方寸,因此,在许多国家中共产党象燎原野火似的发展壮大。美英资产阶级非常担心,在战后的世界里,会有一系列的共产党国家同他们抗衡。(后来,这种担心终于成了现实。)当年,奎松同麦克阿瑟一起逃走。如今,道格拉斯形单影只地踏上归途,奎松则已经返归天国去了,就在他和罗斯福总统拍板定下反攻吕宋后一周,奎松因患了肺结核死在纽约市萨拉南科医院。在各种系列的抗菌素问世之前,那也是一种不治之症。

奎松是很细心的人,早在巴丹被困之初,为后事计,他就指定了塞尔吉欧·奥斯梅里亚当他的继承人。他甚至指定了他和奥斯梅里亚之后总统的接力捧应交给马努埃尔·罗克萨斯博士。博士留在了日本占领的马尼拉,麦克阿瑟曾派“长尾鲨”号潜艇专程去偷接他,罗克萨斯先生在马尼拉市雷班托大街893号他的住宅中,镇定地对冒险潜回虎穴的克鲁兹博士说:我不离开马尼拉。替我回谢奎松总统。我在此地还有重要的事干。我要劝那些抵抗分子策略点儿,目前的行动只能招致日军更多地枪毙人质。

麦克阿瑟虽然在菲律宾多年,仍然不太理解那些信奉天主教的亚洲岛民的心理。他不理解罗克萨斯,也不理解奥斯梅里亚。在他眼里,奥斯梅里亚不是菲律宾的“当选”总统,而是“指定”总统。奥斯梅里亚迟钝,内向,紧要关头不决断,缺乏个性的魅力。他的青年时代被他的中学教员称为“斯芬克斯”。麦克阿瑟认为他没有想象力,没有判断力,是个平庸的人,当年还批评麦克阿瑟在防务上花钱太多。奇怪的是:他所信任的奎松为什么一口咬定奥斯梅里亚就是当总统的料。麦克阿瑟连罗斯福都不放在眼里,更不把菲律宾本地官员当回事儿。就算他奥斯梅里亚是个谜,一切也得听他道格拉斯的。他统帅着两个庞大的美国集团军,他才是菲律宾的救世主,他才有能力把号称“马来亚之虎”的山下奉文大将赶出或消灭在菲律宾。

往事如烟,毕竟俱往矣。奥斯梅里亚也好,罗萨克斯也好,都是以后的事情。当前的事是全力以赴踏上莱特湾的滩头。

选择莱特岛登陆也费了一番心计。九月初,哈尔西的一名海军驾驶员托马斯·凯拉少尉在菲律实内海区机毁跳伞,降落在莱特岛上。他受到了当地居民的热烈欢迎,并向哈尔西报告:莱特岛上几乎没有日军。哈尔西向麦克阿瑟建议在莱特登陆,那样可以兵不血刃地获得一块二千七百八十六平方英里的巨大前进基地。迄今为止,美军在太平洋上所夺占的地方,除了弹丸小岛,就是几个环礁,作为向吕宋、台湾、冲绳甚至日本本土进军的后勤基地,非得有莱特这样的大岛不可。

麦克阿瑟不以为然。他通过自己的情报系统得知莱特岛驻守着牧野四郎中将的第十六师团两万人,并有司令部设在宿务岛的铃木宗作中将的三十五军其他部队的支援,并不好啃,更谈不上占便宜。麦克阿瑟的计划是先夺回棉兰老岛。因为他是从棉兰老逃离菲律宾的,而且,等于六倍的莱特岛大的棉兰老岛上仅驻有日军一个不满员的旅团。棉兰老海岸很长,各处都可以选做登陆点,这才是“兵不血刃”的登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