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第4/7页)

战役结果

吕山德迅速向斯巴达发送捷报,并在兰普萨库斯抓获了3000〜4000名雅典战俘,这相当于敌人全军人数的十分之一。尽管他之前对战败的敌人非常严酷,但我们说不准,如果由他一个人做决定的话,他会不会杀死或者奴役战俘。吕山德被记录在案的暴行都不是情绪所致,而是冷酷算计的结果。我们已经看到,如果仁慈有助于实现他的目的的话,他也可以做到仁慈。

但做决定的人没有他那么冷静和精于算计,急于报复的盟军坚持要求处死战俘。在这场延续了超过四分之一世纪的战争中,科林斯、墨伽拉和埃吉那等城邦的土地被蹂躏,贸易被切断,经济被破坏,财产和地位遭到永久性打击。他们在战斗中蒙受损失,随着战争延续,受到越来越残酷的对待。战争双方的暴行越来越令人发指,但雅典人对斯基奥涅和米洛斯等城邦的屠杀和奴役尤为臭名昭著。胜利者一般倾向于原谅(如果不是遗忘)自己的过激行为,而为自己遭受过的暴行愤愤不平。就在前不久,雅典人还因为己方有水手叛变通敌而愤怒,于是投票决定砍断所有战俘的右手。出于同样的愤怒,菲劳克里斯还命令将两艘敌船上的船员全部投入大海。斯巴达人及其盟邦对雅典人的这些暴行记忆犹新,于是投票决定处死所有的雅典战俘。

色诺芬当时可能在雅典城,记述了雅典民众听到阿哥斯波塔米消息时的反应:

“帕拉鲁斯”号(两艘承担特殊任务的快船之一)于夜间抵达了雅典,宣布了灾难的消息。比雷埃夫斯发出的哀号穿过长墙,传到了城市,噩耗被口口相传,这一夜无人入眠。他们不仅为那些被杀的人哭泣,更为自己哭泣,因为他们觉得自己一定会遭受他们向米洛斯人施加的那种命运(米洛斯人是来自斯巴达的殖民者,雅典人攻下米洛斯城后屠杀和奴役了那里的居民),以及他们向希斯提亚人、斯基奧涅人、托伦涅人、埃吉那人和其他很多希腊人强加的命运。(Hellenica 2.2.3)

阿哥斯波塔米战役中雅典战俘的命运只会让雅典人愈发坚信,投降只会带来死亡、奴役或者至少是流放,于是他们选择抵抗到底。公民大会投票决定采取一切措施来保卫城市。雅典人为不可避免的围城战做了准备。

在海峡,吕山德很快就恢复了控制权,于是屠杀停止了。他向与雅典结盟的城邦提出了合理的条件,这些城邦不再抵抗、举手投降。他甚至允许在这些城邦的雅典驻军和官员安全离开,条件是他们只能返回雅典。这个姿态表面上对雅典人有好处,而实际上是一个狡猾的策略:吕山德知道雅典城固若金汤,不能强攻,因此只能长期围困;他希望城内饥饿的人数越多越好,以便缩短城市坚持的时间。为了这个目的,他还在博斯普鲁斯海峡两岸的拜占庭和迦克墩驻扎了军队,并下令对任何向雅典输送粮食的人格杀勿论。

他在这两座城市做的安排是一个模板,并打算在他控制的所有地方都建立这样的体制。他在这两座城市派驻军队,由总督指挥。“总督的人选不是根据贵族出身或财富,他让自己政治派系的人和那些与他有私交的人掌权,他还让他们负责奖惩。”(Plutarch,Lysander,13.4)不管在何地,他总是将民主制政府推翻,代之以由他的党羽组成的寡头制政府,这些政府往往包括所谓的“十人委员会”,都由他的亲信组成。没过多久,“希腊人的解放者”就开始从他控制的城市收缴贡金了,斯巴达政府批准了所有这些安排。

随后,吕山德航行到爱琴海,占领了雅典帝国的许多城市。只有萨摩斯岛反抗他。在那里,统治城邦的民主派对雅典忠心耿耿,杀死了贵族反对派人士,并准备抵抗斯巴达的围攻。吕山德留下40艘船攻打萨摩斯岛,然后率领150艘战船奔向阿提卡。途中,他将米洛斯人和埃吉那人(他们此前被雅典人逐出了家园)重新安置到他们自己的岛屿。如果解放者的角色对吕山德的个人事业无害的话,他也不会拒绝扮演这样的角色。

雅典的命运

前405年10月,吕山德终于抵达阿提卡,在雅典城墙外不远处的学院区与整个伯罗奔尼撒军队会合。阿基斯二世没有按照常规将每个城邦兵力的三分之一留在本土,率领三分之二的兵力出征,而是将在狄凯里亚的全部军队都带到了雅典城下。与此同时,国王保萨尼亚斯率领其余的军队从伯罗奔尼撒半岛赶来了。这是五十多年以来第一次出现这样的情况:斯巴达的两位国王同时在前线作战。他们的目的是恐吓大受震慑的雅典人,迫使他们立即投降,但即便是如此雄壮的武力展示也未能让雅典人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