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第3/5页)

雅典人对小居鲁士与吕山德会晤的结果很担忧,于是企图利用提萨弗涅斯做外交中间人。尽管这位前任总督显然不适合扮演这个角色,因为他招致了王室的敌意,并且受到斯巴达与雅典双方的憎恨与不信任,但他还是敦促王子奉行旧的政策,即游离于两个希腊对手之间,将它们都拖垮。小居鲁士最后选择了不同的路线,不仅排斥他的建议,还拒绝接见雅典使者。雅典人企图与波斯缔结外交协定而结束战争的努力,在大流士二世和小居鲁士那里都失败了,于是战争将继续下去。

诺提昂战役

战略形势让雅典人尝试在以弗所迫使吕山德与其交手,因为在那里取胜能使雅典人主宰爱琴海和海峡,不受任何阻挠,并能收复叛乱的附庸国及其财政收入。消灭敌人又一支舰队也许能说服斯巴达人按照可以接受的条件议和;如果不行,至少波斯人会更愿意考虑停止对斯巴达的支持。不过,雅典人必须快速采取行动,因为伯罗奔尼撒人开出的军饷标准比他们高,每一天都可能有水手叛变投敌。

但是,亚西比德没有直接驶往位于以弗所的斯巴达基地。优卑亚岛此时还在敌人手中,亚西比德打算先拿下安德罗斯岛,这是从赫勒斯滂海峡来的运粮船必经的一个岛屿。尽管他在陆地上击败了敌人,却无法占领这个岛,于是留下一支部队继续攻打,然后离开了。他在雅典的政敌后来会利用这个失败去攻击他。

他从安德罗斯岛去往东南方的科斯岛和罗德岛,寻找金钱和战利品来给他的水手发饷。雅典国库仍然空虚,如果吕山德选择留在港内,亚西比德可能没有足够的资源将他的舰队长时间留在海上。在对抗斯巴达舰队之前积攒尽可能多的金钱固然有道理,但这个耽搁却给了敌人更多时间来改善舰队并刻苦训练。

亚西比德随后驶往萨摩斯岛,然后是诺提昂,即科洛封的港口,其位于以弗所西北方的沿海地带。虽然诺提昂不是主要的海军基地,却是进攻以弗所不错的出发阵地,雅典人从那里可以切断以弗所和希俄斯岛之间的斯巴达航线,并阻止他们逃往赫勒斯滂海峡。在诺提昂,亚西比德指挥着80艘战船(他之前把20艘留在了安德罗斯岛),而吕山德的兵力增加到了90艘战船。吕山德虽然占据优势,却没有出来应战,因为他相信自己有足够多的时间,拖延下去对他有利。他的舰队接受操练之后战斗力有所提高,而小居鲁士提供的更高军饷“使雅典船只的人员锐减。因为大多数水手都投奔到出钱更多的一方,那些没有逃亡的水手则士气低落、心怀不轨,每天都给他们的指挥官制造麻烦”(Plutarch,4.4)。

任何一位雅典指挥官都会认识到,必须快速行动。出于同样的原因,吕山德可以慢悠悠地等待时机。另外,亚西比德也有个人原因迫使他快速行动。普鲁塔克对他个人动机的分析是很到位的:“如果曾有人被自己的声望毁掉,那就是亚西比德。因为他看上去如此英勇无畏、绝顶聪明,似乎常胜不败,所以当他失败时,大家就怀疑他没有努力,不肯相信世界上竟然有他办不到的事情。大家觉得,只要他努力,就没有干不成的事。”(Alcibiades 35.2)尽管他得到了特别大的权力和雄厚的兵力,在安德罗斯岛却失败了,而且现在也没有办法诱使吕山德冒险出来打一场海战。除非他很快取得成功,否则有可能会招致雅典人的猜疑,让他的政敌得到更多口实。

亚西比德在诺提昂待了大约一个月,但到前406年2月,他将舰队主力留在那里,自己乘船加入色拉西布洛斯攻打弗凯亚的战役。这可能是诱使吕山德出来交战的计策的一部分:如果雅典人成功占领了伊奧尼亚各城邦,吕山德就不能长期闲坐,必须与雅典人交战。对这个计策而言,弗凯亚是一个很好的攻击目标,因为它的地理位置很适合向库麦、克拉左门奈甚至希俄斯岛发动新的进攻。亚西比德此次只带了运兵船,将他的三列桨座战船留在以弗所,以便监视力量不断增长的斯巴达舰队。他留在以弗所代他指挥的人是安条克斯,一名士官和舵手,而且是亚西比德旗舰的舵手。这项任命在雅典海军历史上是独一无二的,从古代到现代一直遭到批评。一般来讲,一支如此庞大的舰队应当被交给一名或多名将军指挥,但亚西比德的同僚似乎都在外执行其他任务。如果是这样,常规的做法是指派一位有海战经验和立过战功的三列桨座战船船长。在诺提昂有很多船长,其中肯定能找到这样一位人选。但亚西比德的做法也有一定的道理,因为舵手一般是经验特别丰富、在海战策略上特别有才干的人,并且参加过许多战役,往往比船长更有经验。这样的舵手对于保持雅典海军的优势地位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亚西比德这一次并不认为他外出期间会发生交战,甚至也不希望发生交战,于是给了安条克斯一条简单明确的命令:“不要攻击吕山德的船只。”(Xenophon,Hellenica 1.5.11)与级别更高、有独立头脑的军官相比,一位士官更有可能坚定不移地服从这道命令。在当时的情况下,亚西比德需要的是一个他能信任的人,而安条克斯是他多年的下属,看上去似乎是完美人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