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第3/6页)

考虑到斯巴达联盟的经济现实,要想获得足够强大的海军,唯一的希望就是波斯,但要获得波斯的支持并不容易。因为斯巴达人打这场战争的口号就是“解放希腊人”,他们致力于消灭雅典帝国,并恢复其附庸国的自治权,然而其中很多国家也曾在不同时期被波斯控制过。

波斯人希望恢复对这些国家中的大部分(如果不是全部的话)的统治,因此这与斯巴达的目标相矛盾。使形势愈加复杂的是,一些有影响力的斯巴达人已经在打算将被“解放”的城邦占为己有。尽管在战争最初十年里波斯人和斯巴达人定期保持着联络,但他们的关系始终不是建设性的,毕竟他们的目标是互相矛盾的。前425年,雅典人截获了一名波斯信使,他携带着波斯国王的信,信中表达了对斯巴达发出的五花八门信息的困惑。

与此同时,雅典人也尝试与波斯人谈判,但还没有取得任何成绩,阿尔塔薛西斯一世国王就驾崩了。他死后,波斯爆发了争夺王位的斗争,最终的胜利者是大流士二世。他是前任国王的十七个私生子之一,因为另外十六个兄弟还活着,所以他的王位并不稳固。前424/前423年,雅典人和波斯人缔结了《爱皮利库斯条约》,“确立了两国间的永久友谊”(Andocides,On the Peace 29)。伯拉西达在安菲波利斯周边作战对雅典构成了威胁,所以雅典急于阻止波斯向斯巴达提供援助。随后几年内,新国王大流士二世受到了一些叛乱的挑战,他很高兴自己与雅典人达成了上述协议。 《尼基阿斯和约》签订后,大流士二世没有理由改变自己的政策。因为雅典海军控制着大海,出资维护这些船只的雅典国库得到了更多的盟邦贡金,同时也没有其他大的军事开支,所以大流士二世没有理由去改变现状。西西里岛的灾难打破了这个平衡,但即便在波斯人觉得时机已经成熟,可以去收复之前丧失的希腊领地的时候,他们也很难与斯巴达人达成协议来实现这个目标。

阿基斯二世指挥大军

在西西里岛战役之后,“双方都在积极备战,就好像战争刚刚开始似的”(8.5.1)。斯巴达人又一次发动攻势,但这一次雅典人只有防御力量。在战前,阿希达穆斯二世曾警告说,斯巴达人会把这场战争传给他们的儿子。果然,在前413年,他的儿子阿基斯二世统领着在狄凯里亚的斯巴达军队。他拥有全权,“可以按照他的心愿,向任何地方调兵遣将,可以随意征募部队和资金。这一时期,盟军比在斯巴达城内的那些人更对他俯首帖耳。因为他拥有一支大军,可以迅速出现在任何地方,震慑世人”(8.5.3)。

现在,阿基斯二世的作战目标是扩张斯巴达的势力和为自己收获更多荣耀。他率军进入希腊中部,这个行动揭示了斯巴达的更具侵略性的新计划。秋末,他率军开进了马利斯湾附近的奥塔地区(见地图14),目的是收复附近特拉启斯地区的赫拉克利亚殖民地。斯巴达人在前426年建立了这个殖民地,但玻俄提亚人在前420/前419年以防止它落入雅典人手中为借口,占领了它。前413年,斯巴达人觉得它很有用,能够以它为基地,煽动爱琴海上的雅典附庸国反叛。到前409年,斯巴达又一次控制了赫拉克利亚。但阿基斯二世有着更宏大的计划,他开始从当地人那里勒索钱财,并扣押人质,希望借此迫使他们加入斯巴达联盟。这些行动代表了斯巴达势力在希腊中部的扩张,他们在战后继续执行此项政策,以建立现代学者所谓的“斯巴达霸权”。

波斯的行动

在返回狄凯里亚之后,阿基斯二世同意帮助优卑亚人反抗雅典,但在他开始行动之前,莱斯博斯岛派来了使团,请求斯巴达人帮助他们反抗雅典。阿基斯二世决定支持莱斯博斯岛,派遣了10艘战船和300名解放黑劳士,玻俄提亚人还提供了10艘三列桨座战船。这时,另外两个代表团(都有波斯在背后撑腰)直接来到斯巴达,也请求斯巴达人帮助他们反抗雅典。其中一个代表团来自希俄斯岛和爱利特莱,萨第斯的波斯总督提萨弗涅斯派了使者陪同他们;另一个代表团是波斯帝国的赫勒斯滂行省总督法那巴佐斯派来的。代表波斯人发言的希腊使者敦促斯巴达人支持赫勒斯滂海峡地区的希腊城邦反抗雅典。波斯的两位总督得到了波斯国王的授权,波斯也已经准备加入反对雅典的战争了。

近一段时间以来,大流士二世给他的行省总督们施加压力,要求他们对波斯于前479年丧失的那些希腊城邦收缴贡金和欠账。这个举动不仅违反了他与雅典的条约(在不到十二年前缔结的),还颠覆了波斯自前5世纪中期以来的一贯政策,即与雅典保持和平。波斯国王为什么又一次愿意与雅典交战呢?有学者指出,雅典与总督皮苏特尼斯的私生子阿摩基斯结盟(具体时间不详),而阿摩基斯在卡里亚谋反,与波斯国王分庭抗礼,令国王颇为不悦。但关于波斯政策发生变化的最有说服力的解释是,雅典在西西里岛遭受的灾难预示着雅典的灭亡。波斯国王现在有机会加入战争,去打倒一个元气大伤的对手,并重获失地、金钱和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