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第一滴血(第8/10页)

阿斯奎斯政府的工作重点,逐渐地从爱尔兰问题转移到不断恶化的欧洲危机上来。内阁成员的意见有分歧,大多数人反对介入战争,可是战争爆发的可能性似乎越来越大。大多数阁员反战动机各有不同。有一些阁员相信英国应该与德国结盟,不应该与俄国和法国结盟,他们认为反德国倾向是一种帝国主义者的偏见,肯定导致混乱。另一些阁员警告打败德国将给英国带来不利,欧洲的均势被打破,沙皇俄国将主导欧洲。还有一些阁员根本就不相信任何参战的理由,英国没有理由救法国,打仗所需的人力、物力损失远远超过战后的利益。

7月25日,星期六,英国内阁召开一次有关参战问题的会议,会议结果清楚表明多数阁员持反战态度,他们宁可辞职也不同意宣战。如果这样的辞职发生,阿斯奎斯政府就将寿终正寝。有可能取代阿斯奎斯政府的是一个保守党的政府,最有可能任首相的是沉默寡言的极端联邦主义分子安德鲁·博纳·劳(Andrew Bonar Law),新政府将推翻自由党在爱尔兰和英国国内的政策,包括此前所做的和计划要做的。同时,新政府一定会参战,因为保守党需要战争,现任阁员都将失去内阁工作。内阁的多数派中有几个最吵闹的阁员,即使是他们也不愿推翻现政府。

有人说,是英国内阁中的少数帝国主义分子积极主张参战。这个说法不公平。不过,这样说温斯顿·丘吉尔,还是比较合适的。他为人精力旺盛,爱冒险。他当时是海军大臣,对英国皇家海军负责。他曾承认说,一想到战争的美好前景,他就激动得发抖。阿斯奎斯和格雷则较冷静。他俩都认为,一旦战争爆发,无论胜者或负者,都将遭受灾难。不过,他俩也认为,让德国打垮法国是一种更恐怖的灾难。俄国的意义在于保护法国。如果战争结果让俄国更强大,那才是一件令人悔恨的事。

在如此复杂的局势里寻找解决方案的大部分责任重重地落在爱德华·格雷爵士肩上。他面临两个困境。第一个是当前面临的困境:他需要利用大英帝国的影响力阻止战争,但同时又不能超越内阁多数派所能容忍的程度而触发内阁辞职。

在这一点上,他失败了,当然,失败不是他的错。由于阁员之间分歧太大,他的干预无法产生有意义的变化。他的另一个困境是:他需要说服英国下院与内阁同意一条原则,如果欧洲强国开战,英国需要出兵干预,但英国下院与内阁在八月底时仍然反对战争。在这点上,他成功了。不过,他在这个问题上的成功,也不全是他的功劳,有许多因素不在他的控制范围内。帮助他成功的是一个突然发生的事情,它好像是凭空跳了出来(实际上是德皇威廉引发的),最终逆转了反对意见。

1914年,52岁的格雷,是大英帝国在顶峰时期英国绅士的样板。他为人安静、优雅,相当聪明,有贵族气质,受过良好教育,每个周末必须去自己的乡村庄园度假。他还有一个信念,英国人在道德伦理方面,必须比欧洲人高出一截,所以他为大英帝国的利益服务就是为人类的文明服务。他的生活是孤独的,妻子在1906年乘坐自己的小马车在一条乡村公路上翻车身亡,他生活的全部就是工作。可是,工作也越来越难,因为他的视力正在逐渐衰退。

阿斯奎斯首相非常乐于把困难的外交工作交给格雷去做。阿斯奎斯在1914年时已经61岁了,他是一个谨慎而狡猾的中产阶级律师。他进入英国议会已经有30多年,领导自由党政府走过了风风雨雨的6年。他不是一个没有原则的人,也希望能继续执政,但他想不劳而获。这表现为他从不因工作放弃社交的快乐,比如,不放弃晚上打桥牌,不放弃追求性感女人。继续执政需要处理几件困难的事,需要把越来越脆弱的自由党多数派团结在一起,这意味着必须把爱尔兰民族主义分子与暴躁的威尔士改革者戴维·劳合·乔治(David Lloyd George)捏合在一起,还意味着必须把和平主义者与极度好战的丘吉尔捏合在一起。想在1914年7月处理好这些困难的事,需要极高的技巧。

从7月25日(星期六)起,内阁几乎天天开会,内阁的态度很明确,任何企图让大多数阁员支持法国的动议只能导致政府垮台。阿斯奎斯和格雷只能坚守等待。到了星期一,格雷曾提出开一个由英、法、德、意参加的国际会议解决奥地利与塞尔维亚间的冲突,他的这项建议被认为太幼稚而没有获得认同。1913年,在伦敦开过一次旨在解决第二次巴尔干战争的会议,会后奥地利、匈牙利、德国认为该会议彻底不令人满意。各欧洲强国都利用伦敦会议为自己的私利服务,从而破坏了再次召开会议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