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基础与原理作战行动(第3/17页)

具有控制能力的据点或据点配系[3],会成为任何攻势活动的目标,这是一条已经被证明适用于任何战场的战略原理。该战略原理还可以这样论述:向前推进,或作战正面,从始至终都应该尽力往前推进,并在其所有部分之间以交通紧密相连构成完整的配系。这样,这种配系中的一切,即位于作战正面后方的一切,都处于其控制之下,对其更有用,对其敌人则更危险。这会是他的资源,如果媾和时仍为他所有,在随之而来的讨价还价中,他就将处于优势地位。

1793—1815年法国革命和帝国战争期间,英国封锁法国和西班牙的各个港口,正是海战为这种作战正面提供了最重要的案例。部署在布勒斯特、罗什福尔、费罗尔、加的斯和土伦等港外的英国舰队,通过由巡洋舰编成的小分舰队互相联系,监视较小的港口,并在附近海面上搜索,这实际就是一条连续不断的作战线,而英国本土及殖民地和海上贸易的安全,正是得助于这种海上控制的功效。位于这一作战正面后方的区域,在各方面都能确保安全,其最直接的证明就是,英国商业损失微小(不及船运的3%)和敌人的所有入侵意图均以失败而告终。

舰队在海上保持的这种作战正面,相当于在陆上陆军凭借优势保持的作战正面。显然,如果能掌握附近的设防区域,这种优势就会更加明显。1796年,当拿破仑在向奥地利进军时,发现自己前进路线翼侧的曼图亚要塞的阻挡,就将阿迪杰河一线连同横跨该河的维罗纳要塞变成作战正面。维罗纳以相对较少的兵力便可顶住敌人的围攻,法国人可以在这里妥善地储存补给品,使战士保持高昂的士气。同时,这个要塞还能保证部队顺利从阿迪杰河的一侧转移至另一侧。这些优势增强了法国陆军的实力。在阿科拉之战中,拿破仑以一支很小的守备部队守卫维罗纳,同时派主力乘夜渡过阿迪杰河下游,在挺进维罗纳的奥军的后方发起奇袭。拿破仑的冒险获得了成功,他的成功缘于对要塞的成功运用。同样,一支处在攻势防御当中、敢于出击的舰队也需要一个设防港口的掩蔽。正如拿破仑利用阿迪杰河和维罗纳得以增强力量,借助阿迪杰河旁的加尔达湖向北延伸,从而控制了其后面的波河流域和意大利南部的全部资源;恰如英国沿法国海岸线配置其舰队,从而控制了海洋。

英国的这条海洋线同样可以借助强固港口加强,即朴次茅斯和普利茅斯等本土港口以及直布罗陀、马耳他和马翁等海外港口。这些港口都不像维罗纳那样暴露,所以不易遭到攻击,并且可以就地得到补给、维修、改装等支援。一旦遭到敌人的突然袭击,这些港口可以为舰队提供掩蔽所,单艘军舰和劣势分遣队都可以在港内寻求保护。除了防御作用,这些港口还具备进攻能力。因为它们都靠近交通线,从而可以对敌人翼侧进行威胁。例如,直布罗陀和马耳他可对经过地中海的所有航线,普利茅斯和朴次茅斯可对通过英吉利海峡的所有航线,牙买加可对通过加勒比海的所有航线,进行翼侧威胁。同样,布勒斯特、加的斯以及其他港口可对英国向南航行诸线进行翼侧威胁。除此之外,英国还必须对它们进行遏制,恰如拿破仑必须遏制曼图亚一样。

加勒比海是美国可能有机会控制并运用的一个地区,如果其所有岛屿都为敌人所有,但古巴能在我们手中,我们就能控制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仅仅控制古巴还不能控制整个加勒比海。如果敌人的海军最初与美国相等,美国就没多少机会控制加勒比海。所以,这种情况下美国应该竭尽所能地向前推进。我们可以占领萨马纳湾并控制莫纳海峡,甚至将作战正面向南和向东推进,以便能不断骚扰敌人并保护我国经向风海峡通往巴拿马地峡的航线。这些航线得益于我方作战正面的推进,而位于我国舰队后方。

如果古巴为我们所有,它就能掩护我国舰队通向墨西哥湾的后方,而墨西哥湾则是我国国内作战基地的一个重要部分。我们设想敌人的基地位于小安的列斯群岛,双方兵力相等,那么敌我双方之间的海域就将成为必争之地。敌人的舰队及其基地的位置,将为我们指明下一条作战线的方向。

敌人虽然失去了古巴,但是仍可占领牙买加以及向风群岛的某些港口。英国正是如此,它占领着圣卢西亚和牙买加。在此情况下,战争的焦点应该集中于古巴和牙买加周围区域。英国、圣卢西亚、牙买加、巴拿马地峡这些据点,几乎就是英国、直布罗陀、马耳他、苏伊士运河一线在加勒比海的再现。如果驻泊在牙买加的舰队与驻泊在古巴的舰队相比较处于劣势,则古巴舰队可占据牙买加前方的位置,并切断它与向风群岛的交通线和来自那里的支援,掩护舰队同古巴本土和美国的交通线以及航线。这些行动可以迫使牙买加的舰队出战,以消除这些不利条件。同其他实例一样,本实例表明敌人舰队的位置和海军基地决定了作战方向,就如同旅顺口决定了日本海军在海上的围攻,以及日本陆军在陆地上的艰难作战一样。该实例还如同1898年圣地亚哥决定了美国海军和陆军的行动方向。日本人所采取的行动是迫使俄国人出战,美国人则是迫使西班牙人出战,俄国人和西班牙人都是因为担心舰队受损力求避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