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基础与原理(三)(第4/8页)

一个国家因占领着遥远的海洋区域和海军基地,可能会有力量虚弱难以顾及所有区域之感,海外属地也有这样的感受。一个国家前哨和基地都靠近本土又不太分散,它所控制的属地就会比较安全。前者往往被迫在海上采取防御作战。因为采取防御,它在主动性上就失去了优势,而主动性是进攻的特征。英帝国联邦的主要军事问题来源于此,数年来,英帝国一直因此而焦虑。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加拿大均为联合王国的自治领地,它们犹如当日的梅诺卡岛和马耳他一样,自己是无法独自在海上战胜大不列颠的若干可能敌人的。如果独立,它们就必须各自依靠自身的资源来对付这些敌人。如果敌人想要永久性占领它们,必定付出巨大代价,还不一定能成功,而强迫其割让一个港口或地区,或者以媾和为诱饵换取商业或海军特权,却是有可能的。

大不列颠和法国围攻塞瓦斯托波尔,是因为围攻这里可以使俄国在交通方面陷入不利境地。俄国防守这个远离国家实力中心的海上要塞,困难程度堪与日俄战争中的旅顺口相比。赢得胜利后,它们以换得利益为条件归还给俄国。为了古巴,美国迫使西班牙放弃在古巴的地位,而不是用入侵的方法。如果美国和日本开战,日本海军击败了美国海军后,日本不会要求美国太平洋海岸任何区域,但会要求夏威夷。香港、胶州湾、旅顺口、台湾岛都曾发生过类似的事件。美国占领关塔那摩港,就以事实说明,海军战略应善于利用形势获取有利位置。为了取得这种类型租借地,英国的殖民地就会遭到攻击和骚扰。在可能发生的意外中,敌人的舰队完全可以在英国海军到达之前占领这些殖民地海岸。英国甚至要为对其追击产生不利,致使本土舰队被削弱,危及不列颠诸岛安全而担心。这关乎数量对比和安全系数问题。

美国独立战争期间,英国的形势一直如此。虽然其他国家[4]的殖民地比过去大大扩张了,容易受攻击的地点也成倍增加,但这些属地一般没有什么经济发展,也没能建起几个具有商业价值或于国家和军事方面有价值的自治领、殖民地或海军要塞。英国属地虽多,它们一直为英国贸易和战争服务,但是它们也一直是危险的根源。任何地点、任何时间,都有可能遭到攻击。一位法国海军军官在谈到英国海军的巨大发展和它容易遭攻击地点广泛分布的特点时,一针见血地说:“英国手握财富,却为贫穷所困。”纳尔逊的辉煌摧毁了敌人的海军,却无法掩饰英国每次所经历的海战,就军事性质而言都是防御性的。法国虽然海上地位不如英国,却拥有进攻优势。在法国海岸之外的英国海军,站在防御第一线,他们渴望战机,因为英国人深知,摧毁敌人舰队的最好时机需要在战斗中去寻找。但在攻击时,英国海军仍然只是保卫国家的海上和海外权益。它为了保护帝国所取得的胜利,证明了舰队的优势在于它所拥有的决定性位置。

1910年,基钦纳爵士访问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时,在致当地政府的备忘录中写下了这么一段话:

帝国的生存主要靠保持一支胜任而又有效的海军力量,这是英国政府坚守的信条。只要这一条件得以实现,只要英国能确保其海上优势,那么英国的自治领就不会被有组织的海外入侵而被征服,这是一条众所公认的原理。

当他的言论应用到澳大利亚时,他强调不能忽视对时间和空间的考虑。他说,海军有可能被迫在一个位置上集中兵力,而在其他海域,英国的海军力量同敌人相比可能暂时处于劣势,还有可能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控制这些海域。他认为自治领需要建立一支能果断迅速地抗击入侵的军事力量,确保本区的安全、坚定公众信心。[5]他的观点适用于美国联邦的各个自治州。

以往英国海军战略的成功之处在于,派出分舰队驻泊在敌人海军船坞、港口之外。安特卫普、布勒斯特、罗什福尔、土伦以及同西班牙战争时有关的西班牙港口,形成了一条战略线,英国海军在该线收到了双重效果。占有了这条战略线就阻止了这些港口内舰队的集中。这对当时不列颠来说,属于防御。就进攻而言,这些位置对封锁敌人海岸起掩护和支援作用。我旧话重提就是为了请你们注意,德国海军已经取代的法国和西班牙的海军地位,历史是会再次重演的。英国舰队集中北海,在那里捍卫不列颠的权益,也控制着德国商业的海上通道。

拿破仑远征埃及可以看作是进攻英国或其殖民地的典型案例。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法国处于攻势,而英国处于守势,尽管它在尼罗河的攻击赢得了胜利,成为海军战史上的辉煌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