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德国的作战计划

前面我们已经大概描述过德国的作战计划,简单地讲,就是在陆地上阻止敌人的同时,在空中对敌人进攻,从而使敌国遭受严重的损失,以逼迫其放弃斗争。独立空军的作战计划是用一系列进攻行动取得两个目的:打败敌人的航空部队和对敌人的领土进行攻击。第一个进攻行动必须在战争的初始就发起,以便在敌人还没有准备好的时候就打败敌人的航空兵部队。不管怎样都要使用全部独立空军,这样才能比较轻松地击败敌人的空中力量,让敌人觉得自己处于劣势的地位。独立空军的各部队经常保持作战时的编制,以便随时准备行动。和平时期它们停留在永久机场,一旦收到战争指示,它们就从这些机场起飞,第一次任务执行完毕,返航时在作战基地着陆。

为使独立空军完美地完成打败敌人的任务,它的庞大集团必须编在一起,同时又要保证其灵活性。它编成几个攻击纵队,每个纵队再分成几个攻击波,以便灵活使用。进攻行动必须形成一个足够大的正面,以达到让航空部队有充足的空间活动及尽可能使敌人战线扩大的双重目的。因此,空军的兵力要沿整个前线集中,形成若干个平行的攻击纵队。

每个纵队在它要执行的任务的指定方向上开展行动,它分成若干个分遣队,各分遣队之间按规定的距离(一般为半小时飞行时间,即100千米)依次跟进。各纵队要在同一时间内采取行动,所以,所有首先出发的分遣队必须在同时间处于规定好的起飞线上。按这种方法,整个集团军就可以按正常间隔,即半个小时,分若干个攻击波进行行动。

这就是预先制定好的集中使用独立空军的攻击方法,也是实际使用的方法,只不过纵队和攻击波的数量是不确定的,这要根据具体的情况来确定。

依赖独立空军的第一个进攻行动,罗伊斯将军想要达到击败敌人的独立空军和使敌国人民感到自己已被空中进攻制服这样的双重目的。为了实现这个目标,独立空军必须进入敌人领空,但它不能寄希望于同盟国在敌人进入其领空、在那里飞行几个小时、任意攻击其各中心时会置之不理。不必怀疑,同盟国将把自己的力量投入到行动中,努力击落德国空军飞机或将它们驱逐出去。但是同盟国使用的航空部队必须适合这种目的的需求,那么当然是它们的防空驱逐机和驱逐机部队。我们已经清楚德国空军势必要飞过敌人的天空,并考虑到同盟国也会用同样的态度去阻止它的进入,如此一场真正的空中战争势不可当,是一场德国空军集团与同盟国能搜罗到的全部驱逐机和防空驱逐机部队之间的战争。如我所言,每个攻击纵队必须按照指定的路线完成它的特殊任务,并根据得到的指令执行任务。每个纵队又分成若干分遣队,每个分遣队又包括相当数量的支队。每个支队从自己的纵队司令那里收到关于该走的路线和执行任务的指示,并意志坚定,竭尽全力去完成这些任务。因此,尽管每一个独立空军在执行任务时是巨大的有机整体的一部分,但它们仍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它不需要依靠别的支队的协助,单独活动。只要它没有被打败,它的目标就只有一个,就是不管发生什么情况,它都要按指定的路线前进。

因为每个攻击纵队分成了若干支队,支队又再分成若干攻击波,所以,独立空军获得了相当的灵活性,在执行作战命令时也非常协调,虽然每一个都是在独立地执行任务,但支队成员清楚在他们的前后左右都有同样的部队在飞行。可是在行动中没有一个支队能了解在它前后的攻击波中别的支队遇到的情况,可能一整个攻击波都被敌人摧毁了,但它后面的那个攻击波却还不知道,因为它们中间有100千米的距离。每个支队从起飞到着陆的几个小时里都完全独立地去执行任务,除非它因为被消灭或遭受重创而受阻。

表面看来,各支队在危难的处境下不能互相帮助和合作,可能会成为一种缺点。其实不然,这正是这种编制的优点所在,因为各部队之间的合作存在于它们之后,与每个指挥员的意志无关。整个机构有了灵活性,各个部队也就有了灵活性,它是天然存在的,不是看情况发生的,而是时刻存在,连续不断地发生着作用。

成功飞到目的地的每支部队,执行它所接到的任务,以这样的行动来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敌人。在这些情况下,每一个成功返回自己机场的部队都感觉自己是胜利的。

罗伊斯将军在他的备忘录中写道:

“面对独立空军沿整个前线发动的用连续的攻击波进行的集中突击,同盟国的活动只能是组织瓦解、混乱不堪了。同盟国死守空中战争的老观点,就像他们还生活在1918年。他们深信,他们将会在与上次世界大战大体相同的战线上作战,唯一的区别是这一次飞机较多,武器威力较强而已。实际上,他的空军编制差不多就是模仿1914-1918年时的编制。面临我们这种追求一定目的的集中突击,同盟国发现他们完全没有准备而彻底瓦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