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战略战术性混合作战(第6/8页)

平行撤退往往更有利,它可转移敌人的兵力,使其不向我方的首都或实力中心前进。至于是否采用这种撤退方法,其影响因素有,边界的地形,要塞的位置,军队为恢复与国家中心的交通联络所需通过的空间。

在西班牙境内采取平行撤退可能很有利,如果敌军经巴约讷进入西班牙,那么西班牙军队就可以潘普洛纳、萨拉戈萨、莱昂或阿斯图里亚斯为基地,威胁敌军的作战线,阻止其朝马德里前进。

而沿多瑙河的边界,对土耳其而言也很有利。

同样,法国也非常适合采用这种方式。如果敌人通过阿尔卑斯山侵入,或者是通过斯特拉斯堡、美因茨或瓦朗谢讷侵入,那么法军就可沿着罗讷河和索恩河行动,转移至摩泽尔河和普罗旺斯。无论在哪一种情况下,只要法军主力无恙,并以周围要塞为基地,敌军就无法占领巴黎。

至于奥地利,可能就没有这种优势了,这是因为它是由雷蒂凯尔山脉和蒂罗尔山脉的走向,以及多瑙河的流向所决定的。当年,如果法军从莱茵河经巴伐利亚行进时,在莱希河和伊泽尔河与反法联军相遇,法军力量占优,那么联军想将全部奥军投向蒂罗尔和波希米亚,阻止法军前进,是进退两难的,因为奥军会将一半的兵力用于因河以掩护首都而导致兵力分散。如果将兵力全部集中于蒂罗尔,那么一旦被法军打败,首都维也纳将被占领。

平行撤退有很多不同方案,尤其适用于普鲁士。如果敌军经波希米亚朝易北河或奥得河进攻,那么采取平行撤退就是普军的上上之选。如果敌军越过莱茵河,或从维斯瓦河进攻,普军就不能再采取这种撤退方法了。这是因为,普鲁士腹地的地形,有利于从梅梅尔[2]至美因茨的侧敌运动,但从德累斯顿至什切青却不利于进行侧敌运动。

一支军队无论出于何种动机实施的撤退,都会受到敌人的追击。

撤退时,哪怕军队完好无损,组织严密,往往占优势的也只是追击的军队。战败后的撤退以及远离本土的撤退,往往是最艰难的行动。如果敌人的追击非常巧妙,那么困难还会加剧。

统帅强烈的个人风格和两军的物质、精神状况,是决定追击军队勇气和积极性的关键。在追击时,以下几点建议是非常实用的。

1.追击最好指向撤退敌军纵队的翼侧,尤其是在本国境内追击时,更应该这样做。运动方向可以与敌人作战线交叉甚至垂直。切忌迂回过远,这样容易放跑敌人。

2.交战取胜后追击敌人时,积极大胆的行动更为适宜。因为被击溃的敌人,士气往往都不高,很容易在追击下被歼灭。

接下来,我们再谈谈为保障撤退顺利进行的一些战术措施。

强化官兵的认识,是撤退行动的重中之重。首先,要让官兵明确,无论敌人会从哪儿冒出来,任何回击敌人的追击,都应毫无畏惧。其次,他们还需明白,要想获救,唯一的方法就是保持秩序。越是在这种情况下,越看出严格纪律的重要意义,严格的纪律永远是维持良好秩序的保证。为了保持军队的纪律,必须保障军队给养,以免发生溃散和兵变。

骑兵的速度快,拥有骑兵,不仅利于快速撤退,它还能承担侦察任务,保卫翼侧,阻止敌人的骚扰等任务。

在撤退时,后卫部队能将敌人阻止在撤退主力半日行程的位置,就足够了。后卫部队不应距离主力过远,否则会遭遇危险。但是,如果后卫部队后面有可据守的隘路,那么就可适当地扩大活动范围,甚至可与主力相距一日行程的距离。如果撤退军队的兵力很多,那么就应该加强后卫部队的兵力,它就可大胆地在距离主力较远的位置上活动。总之,距离根据后卫的兵力、当地的地形和追兵的情况决定。如果敌人步步紧逼,则应该适当控制军队各部分的距离,以便部队能随时停下来出其不意地反击敌人。卡尔大公在内雷希姆,莫罗在比贝拉赫,克莱贝尔在乌拉克特,都是我们的榜样。

后卫指挥官必须沉着冷静。后卫指挥官还需要拥有一定数量的参谋人员,这些参谋人员负责选定防守的据点,以便后卫部队扼守以阻止敌军的追击,或是便于部署编有炮兵的预备队。

撤退时的渡河是我很感兴趣的问题。如果面对一条小河,河上又有固定的桥梁,那么这时候的渡河,就与通过一条隘路没什么两样。如果面对的是一条大河,首先要先让辎重渡河,避免它妨碍部队的运动。后卫部队应该适当强化,当部队主力渡河时,后卫部队要在桥头占领阵地,这样,部队可有秩序地过桥。在决定性时刻,最好能以精锐部队接替后卫部队的任务。渡河后,部队应该迅速整理队伍,部署炮兵,掩护后卫兵力,而且还要尽快拆毁河上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