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大战术与交战(第2/10页)

选择战术阵地时,通常应遵循如下准则。

1.道路比敌人更便利,以便于防御的军队抓住时机攻击敌人,而不利于敌军向防御的军队战斗线靠近。

2.保证炮兵在防御中发挥最大效力。

3.地形要便于部队从一翼运动至另一翼,便于主力在有利的点上集中。

4.可观察到敌人的移动情况。

5.有便利的退路。

6.两翼要有良好的依托,使敌军无法向防御的军队的阵地两端顶点进攻,不得不向我中央阵地进攻,或是向我军正面进攻。

这个条件很难达到,假如一支军队以河川、山脉、森林为依托,则一次极小的失利就可能导致全军覆没,这是因为军队被突破的防线可能就是作为防御屏障的障碍。所以,易于防守的工事,要比不可逾越的障碍价值更大。

7.可在后方设立一个钩形阵地以支撑翼侧。这种钩形阵地是冒风险的,因为它与战斗线相连,限制了部队的移动,如果敌军把大炮设在两条线延伸的交角上,军队就将受到重创。有时候,预备队成纵深序列部署在翼侧的后方,可能会比采用钩形阵地更有利。采取这两种方法,还是要根据地形条件决定。

8.防御阵地的两翼要设法掩护,正面部分的延伸处要设置重重障碍,迫使敌人向防御的军队的中心进攻。这种阵地对防御方总是有利的,马尔普拉凯战役和滑铁卢之役都证明了这一点。并不一定是大型障碍物,才能达到这个效果,微不足道的帕佩洛特河就是这样,它迫使内伊攻击威灵顿的中心位置。在防御这种阵地时,要注意掩护两翼部队,使其能随时参加战斗。

我无法否认,这些方法都只是一些苟安的方法,对于采取守势等待敌人进攻的防御军队来说,最好的方法就是抓住时机夺回主动权。

我要求选择阵地时,要有便利的退路。这就让我们回到滑铁卢之役了,一支背靠森林、后方中部和两翼都有便利退路的军队,一旦交战失败,就会如拿破仑所认为的那样受到致命损害吗?我个人认为,这种阵地比完全暴露的开阔地形更利于后撤,被击溃的部队通过平原,是冒着巨大风险的。当然,如果后撤变成了溃逃,那么森林阵地上的火炮就会成为敌人的战利品。如果能有秩序地后撤,没有什么能比森林提供更好的掩护了。当然,这样的后撤是有条件的,如至少要在后方拥有两条便利的道路,部队要有退却的保障措施,部队不能过分密集,绝不能让敌军在后撤方的翼侧进行任何在后撤方撤出森林之前超过它的运动。曾经,在霍恩林登曾发生过敌军超过后撤方的情况。如果可以像在滑铁卢那样,森林在中心位置后面构成凹形线,后撤就更加安全可靠了,因为有了这样凹形线的森林,就可用作基地,以集结军队,为部队赢得有序撤退的时间。

当我在谈战略行动时,已经指出军队实施防御和进攻的各种可能性。我认为,从战略角度看,谁掌握主动权,谁就占优势,因为它可以将主力用于决定性点上,对敌军发功突击。相反,谁在阵地等待进攻,谁就处于被动地位,时常遭到攻击,行动上总是会受制于敌人,随敌人行动而行动。我承认,在战术上,上述的有利因素并不是那样有利,因为此时作战地域不大,进攻方无法掩蔽自己的行动,而防御方可以及时发现敌军的动向,利用地形优势发挥精锐预备队的优势。而且,进攻方需要克服一系列地形障碍才能到达防御方的阵地。从这些天然障碍,以及必须攻克的敌人炮兵阵地,再加上部队可能因为敌人的射击而出现的混乱上看,我们就可得知,在战术上攻防双方的利弊差不多是均衡的。

任何一支军队,只待在阵地,等着敌人进攻,久而久之,它终是会被敌人击溃的,如果它充分利用防御的长处,变劣势为优势,它就有希望取得最大的胜利。这是许多重大历史事件所证明了的。哪怕是一位天才将军,只要他专等敌军来进攻,即使他在阵地上英勇抵抗,而无其他改变,只要敌军发起进攻,他就终将会被打败。所以,防御方在等待敌军进攻时,应该坚决地实施机动,将主力放在最重要的点上。

实际上,在等待敌军进攻时,防御方在占领着精心挑选的阵地时,是可以清楚地观察敌人的动向的。由于预先根据阵地地形进行了妥善的部署,为保证炮兵连发挥最大功效又进行了一番调动,所以,敌军就必须付出巨大的代价,才能经过两军之间的中间地带。因遭受巨大损失而被瓦解的进攻方,很少能恢复其原来的优势,因为在它看来已经是强弩之末的对手一旦转入进攻,那么其精神状态即使是最勇敢的军队也不是其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