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战略与战略计谋(第6/33页)

我见过很多有学识的将军,他们只看结果,不问过程和原因,所以,当他们看到托雷斯—维德拉斯半岛为威灵顿提供的便利以后,便认为除了海岸线基地外别无任何更好的基地,甚至对那些保护给养输送、保护翼侧的掩护所大加非议。普夫尔将军就是其中的代表,他甚至在1812年主张,俄军的天然基地在里加。

卡利昂·尼札上校甚至写文章说,拿破仑在1813年应该将一半部队放在波希米亚,将其他部队投入汉堡!还有比这个更荒谬的吗?他难道不记得了,对于一个大陆国家的军队而言,选择基地的第一要领是什么了吗?难道他忘了,一旦出错,背海作战就将陷入孤立,被切断退路?

在大陆作战时,应该作如下思考:建立基地的各点,应该能获得一切物资支援,而且又有可靠的掩蔽所。

在海上和陆上同样强大的大国,当其舰队足以控制临近作战区时,才可以用海岸作为少量军队的作战基地,以保证拥有良好的掩蔽所和源源不断的补给。但是,当一支大军,面对一支数量相同、纪律严明、训练有素的敌军时,以海岸为基地就是完全不明智的。

总会有偶然的意外情况发生,有时候我们不遵循上述原则背海作战,也可能会成功。这种情况是:敌人陆上形成的危害不大;拥有绝对制海权;海上补给比从国家腹地补给更便利。同时具备上面三个条件的情况很少,但也不是没有,1828年和1829年的土耳其战争,就出现了这种情况。俄军的全部注意力在瓦尔纳和布尔加斯,仅仅是监视舒姆拉。用这种方法来与欧洲军队作战,是万万行不通的,哪怕是控制着海洋,也是在疯狂地冒险。

尽管总有一些自命不凡的人对这次战争指手画脚,虽然这次战争有些失误,但也无损这次战争的成功。俄国人尽最大努力掩护军队,在占领了布拉伊洛夫、瓦尔纳和锡利斯特拉后,就在锡济波利建立了补给站,之后迅速向安德里诺波尔挺进。有许多人都认为这是在冒险。但是,要知道,如果不是远征距离太远,天气不佳,俄国人可能早就结束战争了。

还有一种临时性的、偶然性的基地。永久性基地一般是在本国境内的,或者至少是在可靠的盟国境内。临时基地,则是基于敌国境内作战的情况而建立的,这种基地是一种暂时性的依托点。

战略点和战略线

我先介绍战略点的分类。因所处地理位置对战区而有不同价值,这些点叫作永久性地理战略点。因敌军主力的配置和我军想对其采取的行动而有不同价值,这些点叫作机动战略点,有偶然性质。有些战略点和战略线只有次等价值,有些战略点和战略线具有永久性的大价值,这种战略点叫作战略决定点。接下来,我将尽力说明这些关系。

交通中心、军事设置和军事城市,都是地区性或地理性的战略点,它们在战争区中都有重要价值。一位著名的将军反对我的这个观点,他称,并不是所有符合上述条件的点都可称为战略点,战略点必须利于正在计划中的作战。我的看法截然不同,因为战略点的形成是以它本身的性质为基础的,有些战略点一开始与作战毫无关系,但是一旦战局变化,它就显现出重要性。所以,鉴于这位将军的观点,我认为,我可以更加精确地提出:并非所有的战略点都是决定点。

战略线分两种,一种是由地理位置决定的,一种是由临时机动决定的。由地理位置决定的战略线又可分成两种:具有永久重要性的地理线;连接两个战略点而有战略价值的地理线。

决定点和作战目标之间有密切的联系,凡是作战目标都应该是作战区的决定点之一。然而,二者又有明显的区别,不是所有的决定点都能成为作战目标。准确定义决定点,将有助于我们选择作战目标。

凡是明显影响整个战局或者一次战役的点,都可被看作战略决定点。凡是因地理位置或人工工事,对作战正面或防线有利的各点,都包括其中。位置重要的大型要塞和屯兵基地则是最重要的战略决定点。

战争区的决定点有很多种类,其中最重要的是地理上的点或线,它们具有重大价值。以法军在比利时的战争区为例,在当时,有能力控制马斯河一线的一方,就将拥有巨大优势,因为可以将敌人封锁在马斯河和北海之间,致使敌人不敢冒被歼灭的风险在与海岸平行的正面交战。多瑙河一线也有许多要点,所以多瑙河成为夺取南德意志的必争之地。

控制河流汇合者,控制主要交通枢纽者,也都是地理上的绝对点,如里昂,它控制着罗讷河和索恩河,又是法国与意大利之间的交通中心,还是法国南部和东部之间的交通中心。但是,如果要成为一个战略决定点,还需要建立要塞或营垒等工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