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伟大的转折点:一九四二年斯大林格勒和阿拉曼 密谋分子恢复了活动(第6/15页)



二 德军在俄国的夏季攻势:一九四二年

到了一九四二年夏末,阿道夫·希特勒似乎又显得不可一世。每个月德国潜水艇在大西洋击沉七十万吨英美船只。美国、加拿大和苏格兰的造船厂虽在热火朝天地加紧生产,但也补不上这个损失。尽管元首为了早日结束俄国的战事,大大削减了西线的兵力,调出了大部分部队、坦克和飞机,但是这年夏天丝毫没有迹象表明,英美部队已强大得足以在英吉利海峡对岸进行哪怕是小规模的登陆。英美部队甚至也不敢冒险占领法属西北非,其实它们如果登陆的话,软弱的法国由于派别分歧,即使企图抵抗,也是难以阻挡的,而德国在意大利和的黎波里除了有很少几艘潜水艇和几架飞机以外,别无任何武装力量。

英国海空军也未能阻止从法国西部港口布雷斯特开出的德国两艘巡洋战舰「夏恩霍尔斯特」号、「格奈斯瑶」号和重巡洋舰「欧根亲王」号,在光天化日之下闯过英吉利海峡安全地驶回德国。希特勒曾经担心英美一定会占领挪威北部,因此他坚决主张这三艘重型军舰从布雷斯特闯过英吉利海峡,以便到那里去防卫挪威海面。他在一九四二年一月底对雷德尔说:「挪威是决定胜负的地区。」他认为必须不惜一切代价守住挪威。但是事实表明这样做是多余的。英美在西线兵力有限,对于如何使用这些兵力另有它们的计划。从地图上看,希特勒到一九四二年九月所占领的地区,是相当惊人的。地中海实际上已成为轴心国家的内湖,德国和意大利拥有北岸从西班牙直到土耳其的大部分地区,在南岸拥有从突尼斯到离尼罗河六十英里的广大地区。事实上,德国部队现在守卫着北起北冰洋上挪威的北角、南到埃及、西自大西洋上的布雷斯特、东至中亚细亚边缘的伏尔加河南岸这一片广大地区。八月二十三月,德国第六军团已抵达斯大林格勒正北的伏尔加河一带。两天以前,※字旗已插上厄尔布鲁斯山,这是高加索山脉最高的一座山峰(一万八千四百八十一英尺)。八月八日,占领了年产石油二百五十万吨的迈科普油田,虽然德国人发现油田已几乎全部遭到破坏。八月二十五日,克莱施特的坦克部队已进驻莫兹多克,距格罗兹尼四周的苏联最大产油中心只有五十英里,距里海也只有一百英里。三十一日,希特勒催促高加索方面的司令李斯特陆军元帅纠集所有可以调集的力量向格罗兹尼作最后进攻,以便他「能够拿到油田」。同一天,隆美尔也向阿拉曼发动进攻,力图向尼罗河突破。

希特勒对他的将领们的战绩从来没有满意的时候,他于七月十三日撤去了指挥整个南线攻势的冯·包克陆军元帅的职务;又据哈尔德的日记透露,他还不断责骂大部分司令官和参谋总部进展迟缓。尽管如此,他现在仍然相信,决定性的胜利已经在握。他命令第六军团和第四装甲军团在攻占斯大林格勒以后,沿伏尔加河北进,形成一个大规模的包围行动,从东西两面进逼俄罗斯中部和莫斯科。他认为俄国人已经完了;据哈尔德说,他当时曾谈到分兵越过伊朗进驻波斯湾的问题。他眼看便可以与日本在印度洋会师了。德国情报部门九月九日的一份报告说:俄国在整个前线的后备力量都已消耗殆尽。希特勒对这份报告的正确性竟深信不疑。他在八月底与雷德尔海军元帅举行会谈时,他的心思已从俄国转移到英美方面。他说,俄国现在在他的眼中已是一个「不怕封锁的生存空间」。他确信,不用多久便可迫使英美达到「可以谈和的程度了」。

但是当年情况正如库特·蔡茨勒将军后来卧区时听悦,尽管大可乐观,却如镜中幻影。差不多所有战地的将领都和参谋总部的将领们一样,看出了这幅美丽图画上的破绽。概括说来就是:德国根本缺乏人力、枪炮、坦克、飞机和运输手段等种种资源,来实现希特勒执意要达到的目的。当隆美尔试图就埃及情况向希特勒指出这一点时,希特勒命令他到赛麦林山中去养病。当哈尔德和李斯特陆军元帅也想就俄国前线情况指出这一点时,他们被撤了职。

苏军在高加索和斯大林格勒的抵抗日益顽强,秋雨季节又日益临近,这时就连最外行的战略家也会看出德国军队在俄国南部面临着日益严重的危险。第六军团的北翼战线极长,从斯大林格勒沿顿河上溯到沃罗涅什共长三百五十英里,毫无掩护,希特勒在这一线部署了仆从国家的三个军团:匈牙利的第二军团在沃罗涅什的南面;意大利的第八军团在东南面更远一些位置;罗马尼亚的第三军团,在斯大林格勒正西、顿河河曲的右侧。由于罗马尼亚人和匈牙利人有着很深的敌对情绪,因此得用意大利人把他们隔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