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伟大的转折点:一九四二年斯大林格勒和阿拉曼 密谋分子恢复了活动(第4/15页)

希特勒不仅需要石油发动飞机、坦克、卡车,还需要人来补充他的兵员日减的部队。冬季作战结束时伤亡总数是一百一十六万七千八百三十五人,病员还不包括在内,后备兵员不足弥补这样的损失。最高统帅部向德国的盟国——还不如说是仆从国家——要求提供更多的部队。早在冬天,凯特尔元帅匆忙赶到布达佩斯和布加勒斯特,为夏季攻势征募匈牙利和罗马尼亚的军队,整师整师地征募。戈林,最后甚至希特勒也亲自出马,请求墨索里尼提供意大利军队。一九四二年一月底,戈林到达罗马,点收意大利向俄国战线增援的部队。他向墨索里尼保证一九四二年可以打败苏联,一九四三年可以使英国放下武器。齐亚诺发现这位脑满肠肥、胸前挂满勋章的帝国元帅简直不堪忍受。他在二月二日的日记上写道:「此人还是那样趾高气扬,架子十足。」两天以后又写道:

戈林今天离开罗马。我们在艾克赛尔西奥饭店吃饭,吃饭的时候戈林别话不说,只谈他的珠宝。他手上真的戴着几只漂亮戒指——在去火车站的路上,他穿着一件宽大的黑貂皮大衣,既像一九○六年汽车夫的穿著,又像一个高等妓女去看歌剧时的打扮。

第三帝国的第二号人物的腐化堕落已日甚一日了。

墨索里尼向戈林表示,只要德国给大炮,就在三月分派两师意大利部队到俄国去。但是他对他的盟邦在东线的失败是如此忧心忡忡,以致于使希特勒认为有必要在这个时候举行一次会谈,以便说明德国仍然拥有多么强大的军事力量。

这次会谈于四月二十九日和三十日在萨尔斯堡举行。墨索里尼、齐亚诺和随从人员被安顿在一座巴洛克式的克莱斯汉姆宫里,这座宫殿曾经是历代王公主教的故宫,现在又经过一番装饰,布置了从法国运来的帷帘、家具和地毯。意大利外交大臣猜想德国人得到这些东西大概「所费无几」。齐亚诺看到元首倦容满面。他在日记中写道,「去年冬天那几个月在俄国的生活在他身上留下了明显的痕迹,我第一次发现他添了许多白发」。

会谈中,德国方面照例说了一通对总的形势的估计。里宾特洛甫和希特勒请两位意大利客人放心:在俄国、北非、西线和公海上,一切都很顺利。他们透露,东线即将发动的攻势,矛头是指向高加索油田。

一旦俄国石油来源告罄(里宾特洛甫说),俄国便要屈膝投降了。然后英国——也将屈服,以求保全被打得支离破碎的英帝国的剩水残山——

美国完全是吹牛——

齐亚诺带着几分耐心听着他的对手的话。但他得到的印象是:不论美国最后采取什么行动,真正吹牛的却是德国。实际上,只要他们一想到这里,「他们就觉得凉了半截身子」。

像往常一样,话说得最多的是德国元首。

希特勒没完没了的说呀,说呀,说呀(齐亚诺在日记中写道)。墨索里尼在受罪——他也是惯于只管自己发言的,现在却不得不憋着不说话。第二天吃过午饭,在一切都谈过以后,希特勒又不住嘴他讲了一小时又四十分钟。战争与和平,宗教和哲学,以至艺术和历史,什么问题都淡了,真是一项不漏。

墨索里尼不由得看看手表——德国人,可怜的德国人,天天得耐着性子听希特勒讲话。我敢担保,他讲话时的每一种姿势,每一个字眼,每一处停顿,他们莫不记得烂熟,约德尔将军经过一番了不起的克制,最后在一张长沙发上睡着了。凯特尔也直打瞌睡,但他总算没让脑袋搭拉下来。他离希特勒太近,不能由着自己——

虽然希特勒费了很多口舌,或者也可以说正是由于他费了这些口舌,总算使墨索里尼答应向俄国前线提供更多的意大利炮灰。希特勒和凯特尔从各个仆从国家得到了很大收获,据德国最高统帅部统计,「盟邦」将有五十二个师可供夏季作战之用——罗马尼亚二十七个师,匈牙利十三个师,意大利九个师,斯洛伐克二个师,还有西班牙一个师。这五十二个师约占东线的轴心国家全部兵力的一/四。在德军进攻重点所在的战线南部,将要增援四十一个师的生力军。其中一半,即二十一个师是匈牙利部队(十个师)、意大利部队(六个师)和罗马尼亚部队(五个师)。哈尔德等绝大多数将领并不赞成把大多的希望寄托在这么多的「外国」师上。他们认为,这些部队的作战素质往轻里说也是靠不住的。但是由于他们自己人力不足,也只得接受这些援兵。这一决定很快就对即将到来的灾难起了促成作用。

最初,在一九四二年夏天,轴心方面还大走红运。在进攻高加索和斯大林格勒的战役开始以前,北非战场上便已取得了轰动一时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