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形势的转变(第3/9页)

陆军方面提出的关于东线作战如何继续的建议,不符我的意图。

在冬天到来以前要达到的最重要目标,不在于占领莫斯科,而是拿下克里米亚,拿下顿尼茨盆地的工业和煤矿区,并切断俄国的高加索石油供应线。北路的任务在于围困列宁格勒和同芬兰军队会师。

希特勒在指令中规定,必须彻底摧毁南路的第聂伯河一带的苏联第五军团。这一支部队的顽强抵抗,使希特勒伤了好几天的脑筋。他还要求占领乌克兰和克里米亚,包围列宁格勒,与芬兰军队会师。他最后说:「只有这样,才能创造进攻提莫申科部队、顺利地打败它的条件。」

(哈尔德悻悻地说)这样一来,原定要在莫斯科大门前给俄国军队以决定性打击的这一目标,就只得从属于想夺取一个有价值的工业区和向俄国油区方面进军的欲望了——希特勒现在已给同时攻占列宁格勒和斯大林格勒的主意迷住了,因为他自信这两个「共产主义圣地」一旦陷落,俄国就要土崩瓦解了。

希特勒为了对那些不能赞赏他的战略天才的陆军元帅和将军进行侮辱,发出了一个哈尔德称之为「反备忘录」(针对陆军十八日的备忘录)的文件。参谋总长说这个「反备忘录」「通篇是骂人的话」,例如其中说到,陆军司令部中全是一批「脑袋已被过时理论弄得陈腐不堪」的人。

哈尔德在第二天日记中大发牢骚:「不能忍受!闻所未闻!莫此为甚!」这天整个下午和晚上,他与陆军元帅冯·勃劳希契会商,讨论元首对陆军总司令部和参谋总部事务进行的「不能允许的」干涉,最后他建议陆军总司令和他本人辞职。「勃劳希契不同意,」哈尔德写道:「因为他认为这并不实际,而且也与事无补。」这个胆小怕事的陆军元帅这次仍和从前一样,向那位以前的下士屈服了。

第二天,八月二十三日,古德里安将军到元首的大本营,哈尔德就怂恿他劝说希特勒放弃他那将会造成重大损失的决定。虽然,这位性情倔强的装甲部队司令用不着怂恿也会这么做的。他一到大本营就碰上了勃劳希契。陆军总司令对他说:「我不许你跟元首谈莫斯科的问题。在南方作战的命令已经发下来了。当前只是如何执行的问题。讨论是没有用处的。」

但是,当古德里安晋见希特勒时——勃劳希契和哈尔德都没有和他一起进去——他还是拒绝服从命令,竭力主张立即进攻莫斯科。

(古德里安后来写道)希特勒让我把话说完,然后详细说明他所以作出不同决定的种种理由。他说,将来继续进行战争,十分需要乌克兰的原料和农业。他谈到有必要使克里米亚半岛失去作用,他认为「克里米亚是苏联进攻罗马尼亚油田的航空母舰」。我头一回听到他说出这样的话:「我的将军们对于战争的经济方面的问题一窍不通。」——他已经发布严格的命令,规定进攻基辅是当前的战略目标,进行一切军事行动时,必须牢记这一点。在最高统帅部这里,我头一回看到后来非常习见的一个现象,希特勒每说一句话,在场的凯特尔、约德尔等人莫不点头称是,只有我仍然坚持我自己的观点——

但是哈尔德在以前历次讨论中,从来没有点头称是。第二天,古德里安看到他,把自己并没有能使希特勒回心转意的情况告诉了他。古德里安说参谋总长「精神完全失常,使我十分惊讶,他竟口出不逊,作了完全没有根据的指责和诋毁」。

这是战争爆发以来德国最高统帅部中发生的最严重的一次危机。可是更严重的危机及其不利后果还在后头哩。

南路方面,伦斯德的部队由于得到从中路抽调出来的古德里安的装甲部队和步兵师的增援,终于发动了进攻。古德里安认为这个进攻从本身来说是一个重大的战术胜利。基辅于九月十九日陷落——德国部队已越过基辅一百五十英里——到二十六日,基辅战役便结束了。据德国方面宣布,俄国军队被包围而投降的共达六十六万五千人。在希特勒看来,这是一次「世界上史无前例的最大战役」。但是尽管这个成就非同小可,他的一些将领对于它的战略上的重大意义却更加怀疑了。在中路,包克的没有装甲部队的集团军,在斯摩梭斯克东面不远的杰斯纳河一带,两个月来一直按兵不前。秋雨季节快来了,到时候俄国的道路将是一片泥泞。随之而来的将是冰天雪地的严冬。



一 对莫斯科的大进攻

希特勒终于勉勉强强地对勃劳希契、哈尔德和包克的主张让了步,同意重新发动对莫斯科的进攻。但是太迟了!九月五日下午,哈尔德去看他,这时元首主意既定,就急不可待地要进克里姆林宫了。最高统帅下了命令,「中路必须在八天到十天之内开始行动」。(「不可能!」哈尔德在日记中叫道。)「包围他们,击败他们,消灭他们。」希特勒同意把中央装甲集团军的古德里安装甲部队重新调回来,这时该部在乌克兰正打得难解难分。同时还同意从列宁格勒前线把莱因哈特的坦克军调过来。可是装甲部队要一直等到十月初才能调回来,经过休整,投入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