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巴巴洛沙:轮到了俄国

当希特勒在一九四○年夏季忙于指挥征服西方的战事时,斯大林利用他无暇他顾的机会,进入波罗的海沿岸各国并南下到巴尔干各国。

这两个大独裁国家之间的关系,在表面上一切都是友好的。在德国采取每一次新的侵略行动或进行新的征服时,代表斯大林的莫洛托夫从不放过任何机会来赞扬和奉承德国人。当德国在一九四○年四月九日入侵挪威和丹麦的时候,这位苏联外交人民委员立即在当天早晨对德国驻莫斯科大使冯·德·舒伦堡说,「苏联政府谅解德国被迫采取的措施」。莫洛托夫说,「我们祝德国在它采取的防御措施中取得完全成功」。

一个月以后,当德国大使拜访莫洛托夫,把德国军队在西方进行的攻击正式通知他的时候(里宾特洛甫曾指示他的大使解释说,这种攻击「是德国被迫进行的,因为英法即将取道比利时和荷兰向鲁尔推进」),这位苏联政治家再次表示感到高兴。舒伦堡打电报给柏林说:「莫洛托夫抱着谅解的精神接受了这个通知,并说他认识到,德国必须保护自己不受英法的攻击。他毫不怀疑我们会获得胜利。」

六月十七日,即法国要求停战的那一天,莫洛托夫约请舒伦堡到他的办公室,「表示苏联政府对德国军队的光辉胜利致以最热烈的祝贺」。这位外交人民委员还说了一些别的话,这些话在德国人听来并不是非常愉快的。正如德国大使发往柏林的「特急」电报所说,他把「苏联对波罗的海沿岸各国采取的行动」通知了德国大使,并说——人们几乎可以看到莫洛托夫眼中的兴奋神情——「现在有必要结束英法企图在波罗的海沿岸各国散布德苏之间的不和和不信任而进行的一切阴谋」。莫洛托夫又说,为了结束这种「不和」,苏联政府已经派「特使」到这三个波罗的海国家。事实上,他们是斯大林的三个最优秀的刽子手:杰卡诺索夫被派往立陶宛;维辛斯基被派往拉脱维亚;日丹诺夫被派往爱沙尼亚。

这三个人像人们预期的那样,彻底地执行了他们的任务,特别是后面这两个人。早在六月十四日,德军进入巴黎的那一天,苏联政府已经向立陶宛发出了限九小时答复的最后通牒,要求它的政府辞职,逮捕它的一些主要官员,并且要求有权愿派多少红军就派多少红军去。虽然立陶宛政府接受了这个最后通牒,莫斯科还是认为它的接受「不能令人满意」。第二天,即六月十五日,苏军占领了这个国家——与德国接壤的唯一波罗的海国家。在以后的两天中,苏联向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提出了同样的最后通牒,接着它们也都被红军占领了。

在这些事情上,斯大林是能够和希特勒一样残酷无情的——甚至比希特勒更加无耻。报纸受到压制,政党领袖被捕,除了共产党以外的各个政党都被宣布为非法。俄国人七月十四日在这三国举行了「选举」,在这样「选出的」各国议会通过把它们的国家并入苏联以后,俄国的最高苏维埃(议会)就「接纳」它们到祖国来:立陶宛在八月三日被接纳,拉脱维亚在八月五日,爱沙尼亚在八月六日。

阿道夫·希特勒丢了面子。但是他由于忙于设法组织对英国的入侵工作,对此无能为力。根据里宾特洛甫的命令,三个波罗的海国家驻柏林公使抗议俄国侵略的信件被退还给他们了。为了进一步使德国人丢脸,莫洛托夫在八月十一日不客气地叫他们在两周内「清理」德国驻在考那斯、里加和塔林的公使馆,并在九月一日以前,关闭在这些波罗的海国家的领事馆。

占领波罗的海国家并没有满足斯大林的贪欲。英法军队惊人迅速的崩溃促使他尽量趁火打劫。他显然觉得,时不再来,机不可失。六月二十三日,即法国正式投降,在贡比臬签订停战协议的第二天,莫洛托夫再次召见纳粹驻莫斯科大使,对他说,「比萨拉比亚问题的解决刻不容缓。如果罗马尼亚政府拒绝接受和平协议,苏联政府决心使用武力」。莫洛托夫又说,苏联希望德国「不要妨碍而要支持苏联的行动」。此外,「苏联的要求也同样扩大到布科维那」。比萨拉比亚是罗马尼亚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从俄国手中夺去的。但是布科维那从来不是俄国的领土,罗马尼亚一九一九年占领布科维那以前,它一直处在奥地利管辖之下。当纳粹-苏联条约在莫斯科进行谈判的时候,里宾特洛甫曾被迫把比萨拉比亚划归俄国的利益范围。他现在向希特勒提醒这一点,因为希特勒向他询问此事。但是他从来没有放弃过布科维那。柏林方面相当惊慌。这种惊慌情绪也传播到最高统帅部在西线的大本营。德军非常需要罗马尼亚的石油,德国也需要从这个巴尔干国家得到的粮食和饲料。如果红军占领罗马尼亚,德国就会失去这些东西。若干时候以前,五月二十三日,当法兰西战役达到高潮的时候,罗马尼亚参谋总部曾向德国最高统帅部发出求援电报,通知它说,苏军正在边界集中。约德尔在第二天的日记中总括了希特勒大本营的反应。他说:「由于俄国集中部队对付比萨拉比亚,东方局势日益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