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巴巴洛沙:轮到了俄国(第6/27页)

莫斯科的德国大使馆在投递这封信方面有一些拖延,这使里宾特洛甫大为震怒,他向舒伦堡发出了一封愤怒的电报,要求知道为什么这封信到十七日才送出去,「鉴于信件内容的重要性」,为什么没有递交给斯大林本人——原来舒伦堡把它交给了莫洛托夫。斯大林在十月二十二日用异常亲切的口气作了答复。他写道:「莫洛托夫承认他有义务到柏林对你进行访问。他现在接受了你的邀请。」斯大林的亲切一定只是一种伪装。舒伦堡在几天以后打电报给柏林说,俄国人抗议德国拒绝向俄国人运交军用物资而同时却向芬兰运送武器。舒伦堡通知柏林说:「这是苏联第一次提到我们向芬兰运送武器。」他乘车沿菩提树下大街前往苏联大使馆,在我看来,他很像一个勤苦的乡下小学校长。但是为了在克里姆林宫的你死我活的竞争中生存下来,他一定有一套办法,德国人夸夸地谈论让莫斯科得到俄国长期梦寐以求的博斯普鲁斯海峡和达达内尔海峡,而他们将占有巴尔于的其余地方:罗马尼亚、南斯拉夫和保加利亚——

我在一九四○年十一月十二日那天在柏林写的日记就是这样开始的。德国人夸夸的谈论,仅就谈论而言,是一点也不含混的。今天,我们对于这一次奇怪的和后来证明是关系重大的会议了解了更多的情况,这是由于缴获了外交部的档案。我们在这些档案中找到了德国人所记载的这两天会议的秘密记录,除了一份以外,全是由无所不在的施密特博士所记的。

在十一月十二日上午两位外交部长举行的第一次会议上,里宾特洛甫的情绪像他一贯那样极为冷淡和傲慢,但是莫洛托夫很快就看穿了他,明白了德国玩的是什么把戏。里宾特洛甫首先说,「英国已经被打败,它什么时候最后承认失败,现在只是时间问题了——大英帝国现在已经开始完蛋了」。不错,英国希望从美国得到援助,但是「美国参战对德国来说是无关紧要的。德国和意大利决不会再允许一个盎格鲁一萨克逊人在欧洲大陆登陆——这根本不是军事问题——因此,轴心国现在并不考虑它们怎样能够赢得这次战争,而是考虑它们能够如何迅速地结束这场已经打赢了的战争」。里宾特洛甫解释说,情况既然是这样,现在是俄、德、意、日四国来确定它们的「利益范围」的时候了,他说,元首已经得出结论,认为所有这四国都自然地要「向南」扩张。日本已经转向南方,意大利也是这样,而德国在西欧建立了「新秩序」以后,将在「中非」(竟在这里!)找到它的另外的生存空间,里宾特洛甫说,他「不知道」俄国是不是也要「转向南方,寻求通往海洋的天然出口,这种出口对它是十分重要的」。

「哪个海?」莫洛托夫冷淡地插言说。

这是一个令人为难的、然而却是关键性的问题,德国人在后来同这个态度顽固不化、言谈枯燥乏味、作风一丝不苟的布尔什维克进行三十六小时未中断的会谈中将会了解这一点。这个插言使里宾特洛甫瞠目结舌,他一时想不出一个答复。相反,他信口谈到「战后全世界将会发生巨大的变化」,并且啰啰嗦嗦说,重要的是「德俄条约的两个伙伴已经一同作了一些好生意」,并且「将继续作一些生意」。但是当莫洛托夫坚持要求答复他的简单的问题时,里宾特洛甫终于答复说:「从长远来说,对俄国最有利的通往海洋的出路可以在波斯湾和阿拉伯海的方向找到。」

在场作记录的施密特博士说,莫洛托夫坐在那里,「显出一副捉摸不透的表情」。他讲的话很少,只是在最后说,在确定利益范围,「特别是德俄之间」的利益范围时,需要「精确性和警惕性」。这个狡猾的苏联谈判代表把他的精采的一手留着对付希特勒,后者他在下午就见到了。对于这个集大权于一身的纳粹统帅来说,这次会见之伤透脑筋和难以对付,是他完全没有意想到的,甚至是他这辈子绝无仅有的一次。

希特勒像他的外长一样含糊其词,甚至吹得更加厉害。他首先说,一俟气候好转,德国就将「对英国进行最后的打击」。不错。存在着美国问题。但是美国「在一九七○年或一九八○年以前是不能危及其他国家的自由的——在欧洲、非洲或亚洲都没有它的事」——莫洛托夫插言说,他同意这个说法。但是他不同意希特勒所说的其他许多话。这个纳粹领袖讲了一大套笼统的好听的话,强调指出两国在追求各自的目的和共同努力取得「通往海洋的出口」方面没有基本的分歧。在他讲完以后,莫洛托夫回答说:「元首的谈话是一般性的。」他说,他现在要提出斯大林的意见,斯大林在他离开莫斯科时对他作了确切的指示。于是他向这个德国独裁者提出质问。记录表明,希特勒对此是毫无准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