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巴巴洛沙:轮到了俄国(第5/27页)

在以后的几天中,双方相互进行的责骂变得更加激烈了。九月三日,里宾特洛甫用电报向莫斯科发出一份很长的备忘录,否认德国违反莫斯科条约,反而指责俄国违反了这个条约,因为它没有同柏林协商就并吞了波罗的海国家和罗马尼亚的两个省份。这个备忘录措词强硬,俄国在九月二十一日用同样严厉的词句答复——到了这个时候,双方都通过书面提出了他们的论点。苏联的答复重申德国破坏了这个条约,并且警告说,俄国在罗马尼亚仍有许多权益,最后提出了一项讽刺性的建议说,如果规定进行协商的这一条为德国带来了「某些不便和限制」,苏联政府准备修改或取消条约中的这一条。克里姆林宫由于九月的两次事件对希特勒产生了进一步的怀疑。

十六日,里宾特洛甫打电报给舒伦堡,要他拜访莫洛托夫,并「随便」通知他说,德国将取道芬兰向挪威北部派遣援军。几天以后,九月二十五日,纳粹外长向驻莫斯科的大使馆发出了另一份电报,这次是发给代办的,因为舒伦堡已回德国休假了。这是一封十分机密的电报,上面写有「绝密——国家机密」字样,电报指示说,只有在第二天代办通过电报或电话从柏林收到一个特别的暗号后才可以执行电报中的指示。

他要通知莫洛托夫的是,「在今后几天中」,日本、意大利和德国将在柏林签订一个军事同盟条约。这个条约不是针对俄国的——一项具体的条款将说明这一点。

(里宾特洛甫说)这个同盟完全是针对美国战争贩子的。毫无疑问,像通常一样,在条约中不能明确地这样说,但是可以从条约的条款中明确无误地推断出这一点——它的唯一目的是使竭力要求美国参战的那些分子恢复理智,办法是确凿地向他们表明,如果他们参加目前的斗争,他们自然就得把这三个大国作为敌人来对付。

这个冷冰冰的苏联外交人民委员对德国人已疑窦丛生,当代办瓦尔纳·冯·提伯尔斯克希在九月二十六日晚上告诉他这个消息的时候,他是极为怀疑的。他立即说,按照莫斯科条约的第四条,在这个三国军事同盟签订之前,苏联政府有权看到这个同盟条约的全文;他又说,这包括「任何秘密议定书」的全文在内。说这话时,他对于条约细节表现了学究式的追根问底的态度,这是使得跟他谈判的一切人,无论是朋友还是敌人,都感到讨厌的。莫洛托夫还希望更多地了解德国同芬兰签订的关于通过那个国家调动军队的协议,他说,他主要是通过报纸,包括合众社从柏林发的一条电讯在内,得到这个消息的。莫洛托夫又说,在过去三天中,莫斯科收到了关于德国部队在至少三个芬兰港口登陆的消息,「而德国却没有把此事通知它」。(莫洛托夫继续说)苏联政府希望得到关于军队在芬兰过境的协议的全文,包括协议的秘密部分在内——并希望得知协议的宗旨何在,针对何方,要达到什么目的。现在必须安一安俄国人的心了,即使愚钝的里宾特洛甫也能看出这一点。因此在十月二日,他把他所谓的同芬兰签订的协定全文用电报发给莫斯科。他还重申,这时已经签订的三国条约并不是针对苏联的,并且庄严宣布「没有任何秘密的议定书,也没有任何秘密的协议」。十月七日,里宾特洛甫指示提伯尔斯克希「顺便」通知莫洛托夫,德国将要派遣一个「军事代表团」到罗马尼亚去。里宾特洛甫得到莫洛托夫对这个进一步的消息的怀疑的反应(这位外交人民委员要求知道:「你们将要向罗马尼亚派遣多少军队?」)后,十月十三日写了一封长信给斯大林,企图消除苏联对德国所抱的不安情绪。

可以预料,这是一封既愚蠢又傲慢的信,它充满了胡言乱语、谎言遁辞。它把这次战争和到现在为止的一切后果都归咎于英国,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这场战争已被我们打赢了。现在只是英国还要多久才会——承认失败的问题。」德国在芬兰和罗马尼亚所采取的针对俄国的行动和三国条约都被说成是对俄国的真正的恩典。同时,英国外交人员和英国特务正在设法在俄德之间挑起纠纷。为了挫败他们的企图,里宾特洛甫问斯大林,为什么不派莫洛托夫到柏林来,以便元首可以「亲自说明他对于今后建立我们两国之间的关系的意见」?

里宾特洛甫狡猾地暗示了这些意见是什么:就是在这四个极权国家之间瓜分世界。

(他说)看来四大国——苏联、意大利、日本和槽国——的任务是采取一个长期的政策——在世界规模上划分它们的利益。

着重体是里宾特洛甫自己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