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征服丹麦和挪威(第6/19页)

德国驻华盛顿代办汉斯·托姆森曾尽最大努力向他在柏林的无知的外交部长提供美国的一些事实。九月十八日,当波兰战争将近结束的时候,他警告德国外交部说,「美国绝大多数人民都同情我们的敌人,美国深信德国是犯有战争罪行的」。在同一份报告里,他还指出,德国想在美国进行破坏活动的任何企图都会引起可怕的结果。他要求不要以「任何方式」进行这一类破坏活动。

这个要求显然没有得到柏林方面的重视,因为在一九四○年一月二十五日,托姆森又打电报给柏林说:

我得知纽约的一个美籍德人冯·霍斯伯格和一个德国公民华尔特,据说在德国谍报局的指使之下,计划对美国军事工业进行破坏。据信冯·霍斯伯格家里藏有雷管。托姆森要求柏林停止这种做法。他说:

要使美国参战,再也没有比重复采用上次世界大战时驱使美国参加我们敌人行列的那种行动更加可靠了,再说,那种行动并不能对美国的战争工业造成丝毫破坏。此外,他又说,「无论从哪方面来看,这两个人都不适宜做谍报局的特工人员」。「

从一九三八年十一月罗斯福召回美国驻柏林大使以抗议纳粹对犹太人的公开屠杀以来,两国都没有大使驻在对方了。贸易已减少到最小数额,这主要是由于美国的抵制,而现在又被英国的封锁完全截断了。一九三九年十一月四日,参众两院表决解除了禁止军火出口令,这就打开了美国向西欧盟国供应军火的道路。塞姆纳尔·韦尔斯就是在这种两国关系迅速恶化的情况下于一九四○年三且一日到达柏林的。

塞姆纳尔·韦尔斯到达柏林的前一天,即二月二十九日——这一年是闰年——希特勒采取了非常的步骤,发出一道秘密的「如何和韦尔斯先生谈话的指令」。指令要求德国方面持「保留态度」,并且告诫要「尽量让韦尔斯先生发言」。这个指令为接待美国特使的全体高级官员规定了五点准则。德国的主要论点是,德国并没有对英法两国宣战,而是英法两国向德国宣战;元首曾于十月间向它们提出和平的建议,但它们拒绝了;德国接受了挑战;英法进行战争的目的是想「毁灭德意志国家」,因此,德国没有选择的余地,只好继续战争,等等。

(希特勒最后说)应当尽量回避具体政治问题的讨论,例如未来的波兰国家等问题。如果(他)提出这类问题,可以说这种问题要由我作决定。不言而喻,奥地利问题和波希米亚及摩拉维亚保护国的问题,是完全没有讨论余地的——

凡是可以被解释为——德国对于现在讨论和平的可能性表露有任何兴趣的话,都应避免,说得更恰当一点,我要求不要让塞姆纳尔·韦尔斯先生有丝毫理由怀疑德国要胜利结束这场战争的决心——不仅里宾特洛甫和戈林,连希特勒自己分别在三月一日、三日和二日先后接见韦尔斯的时候,也是极其严格地按指令行事的。根据缴获档案中施密特博士所作的长篇谈话记录来判断,这位有些沉默寡言、老于世故的美国外交官必然会以为他到了一所疯人院,如果他还相信自己的耳朵的话。这三个纳粹巨头,个个都对韦尔斯大肆曲解历史,他们极其荒谬地歪曲事实,甚至连最简单的字都失去了原来意义。「希特勒在三月一日发出他的」威塞演习「的指令,第二天接见韦尔斯时却坚持说,盟国的战争目的是」消灭「,而德国的战争目的是」和平「。他向他的来客大谈其为了与英、法保持和平所做的一切努力。

在战争爆发前不久,英国大使曾坐在塞姆纳尔·韦尔斯现在所坐的地方,元首向他提出他一生中最大的建议。

他对那个英国人所提的建议都被拒绝了,英国现在一心一意要毁灭德国。因此,希特勒认为:「这场战争将不得不打到底——除了一场你死我活的搏斗之外,没有别的解决办法。」

这就难怪韦尔斯向威兹萨克老实说并又向戈林重复:如果德国决心要在西方取得军事胜利,那么,他的欧洲之行「就毫无意义——而他也就没有别的话要说了」。虽然韦尔斯在与德国人谈话时强调说,他在这次旅希特勒指令文,见同上,第八百一十七-十九页。

施密特博士所记的塞姆纳尔·韦尔斯同希特勒、戈林和里宾特洛甫会谈记录载《德国外交政策档案汇编》,第八卷;另见威兹萨克关于他同韦尔斯会谈的两份报告。这个美国使节也会见过沙赫特博士,而在这以前希特勒曾召见了这个失宠的银行家并指示他应采取什么态度。见哈塞尔着上引书,第一百二十一页。韦尔斯自己行中从欧洲政治家那里所听到的话都是为了传达给罗斯福一个人听的,但是他却认为不妨自作主张告诉希特勒和戈林:他曾和墨索里尼作过「长时间的、建设性的、有益的」谈话;墨索里尼认为「在欧洲实现持久的巩固的和平,还是有可能的」。德国人这时看到,如果意大利独裁者真有这样的想法,那么,现在就是纠正它们的时候了。和平肯定是要的,但那只能在德国取得四线辉煌的胜利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