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最后几天的和平日子(第4/24页)

向他报告同希特勒和里宾特洛甫会谈的经过之后,就试图说服他的上司,「德国人已经背弃了我们,欺骗了我们」,并且「正在拖着我们跟着他们一起去冒险」。

领袖的反应变化无常(那天晚上齐亚诺在日记里写道)。起初,他同意我的看法。隔了一会他又说,为了信誉关系,他必须同德国人并肩前进。最后,他表示他要把克罗地亚和达尔马提亚作为他的一份战利品。

八月十四日——我发现墨索里尼忧心忡忡,于是便毫不迟疑地想尽一切方法极力挑起他心中可能对德国人抱有的反感。我说他的威望已减,他所扮演的是个次要的二等角色。最后,我给他看一堆文件,证明德国人在波兰问题上对我们言而无信。两国同盟所根据的前提条件现在已经被他们否定了;他们既然背信弃义,我们就应当抛弃他们,不必有所顾虑。但是墨索里尼仍然顾虑重重。第二天,齐亚诺为这个事情同墨索里尼彻底谈了六个小时。

八月十五日——领袖——已经相信,我们不应该盲目地跟着德国人走。但是——他要有一个时期作好准备才能和德国人决裂——他越来越相信,民主国家一定会打的——这一回就意味着一场大战。而我们却不能卷入战争,因为我们的困难处境不容许我们这样做。八月十八日——上午与领袖谈了一次话。他还和往常一样三心二意。他仍然认为民主国家有可能按兵不动,德国人会做成一笔大有好处的便宜买卖,他不愿看着这笔买卖不能插上一手。同时,他还怕希特勒会发火。他相信,废除同盟条约或类似的行动可能使得希特勒丢下波兰问题而同意大利算账。凡此种种考虑,弄得他心烦意乱,坐立不安。

八月二十日——领袖突然变了卦。他要在这场迫在眉睫的冲突中不惜任何代价地支持德国——墨索里尼同我和阿托利科进行了商谈。(那位大使已从柏林回罗马述职。)大意是:现在要背弃德国已经为时太晚了——全世界的舆论都会说意大利胆怯——我试图争辩,但已无济于事。墨索里尼顽固地坚持他的看法——

八月二十一日——今天,我把话说得很明白——我一进屋,墨索里尼就肯定地说,他决心和德国人同进退。「领袖,您不能这样做,万万不能这样做——我到萨尔斯堡本来是去商定共同行动的方针的,但是我所碰到的却是一项Diktat(绝对命令)。背弃盟约的是德国人而不是我们——撕了那个条约吧!把它扔给希特勒!——」

这次谈话的结果是,让齐亚诺去和里宾特洛甫安排第二天在勃伦纳山口举行会谈,并且通知他,意大利将置身于德国进攻波兰所挑起的冲突之外。中午时分齐亚诺给里宾特洛甫打电话,等了好几个钟头都没有来接,但是到下午五点三十分的时候他终于来接电话了。纳粹外交部长表示,勃伦纳会谈通知得这样仓促,他不能立刻作答,因为他「正在等候莫斯科方面的一份极为重要的电报」,要过一会儿再给齐亚诺回电话。晚上十点三十分,他回电话了。

八月二十二日——昨晚十点三十分,新的一幕开始了(齐亚诺在日记上说)。里宾特洛甫打电活告诉我,他希望在因斯布鲁克而不在国境在线和我会见,因为会后他就要动身到莫斯科去同苏联政府签订一项政治协议。

对于齐亚诺和墨索里尼来说,这是一个新闻,而且是最为惊人的新闻。他们认定两国外长的会晤「已不再适宜了」。他们的德国盟友不让他们知道德国和莫斯科进行的秘密交易,又一次表现了对他们的轻视。

这位领袖的犹豫动摇,齐亚诺的反德情绪,以及意大利可能背弃《钢铁盟约》第三条所规定的义务,即缔约一方一旦「卷人同另一国家的敌对行动中」时另一方就自动参战,在八月二十二日里宾特洛甫动身到莫斯科去以前,柏林方面就已经知道了。

八月二十日,意大利驻柏林代办马西莫·马吉斯特拉蒂伯爵到外交部拜会威兹萨克。这位国务秘书在一份秘密备忘录里告诉里宾特洛甫说,那位伯爵向他透露了「意大利人的心情,虽然我对此并不感到惊讶,但是我认为肯定必须加以考虑。马吉斯特拉蒂引起威兹萨克注意的是,既然德国没有遵守盟约中规定双方在重大问题上必须保持紧密联系和进行磋商的条款,而且又把它和波兰之间的冲突完全看作德国一国的问题,」这样德国就自己放弃了意大利方面的武装援助「。因此,如果事情的发展同德国的看法相反,德国同波兰的冲突竟然发展成为一次大战,意大利就会认为同盟的」前提条件「已不再存在。一句话,意大利在寻找脱身的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