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捷克斯洛伐克再也不存在了

慕尼黑协议签字还不到十天,甚至苏台德区的和平占领还没有完成,阿道夫·希特勒就给最高统帅部长官凯特尔将军发出了一份绝密急电。一、在目前形势下,要击破波希米亚和摩拉维亚捷克人的全部抵抗力量需要多少增援部队?

二、集结或者调动新部队需要多少时间?

三、上述措施如果在实行原定的复员、撤兵计划之后执行的话,需要多少时间?

四、要达到十月:日那样的待命状态需要多少时间?

凯特尔在十月十一日给元首回了一个电报,作了详尽的答复。不需要很长的时间,也不需要太多的增援部队,在苏台德区已经有二十四个师,其中包括三个装甲师和四个摩托化师。凯特尔说,「统帅部认为,鉴于目前捷克抵抗力量微弱,有可能无需增援即能开始行动」。

在得到这样的保证以后十天,希特勒就把他的想法通知他的军事负责人。

绝密

柏林,一九三八年十月二十一日

武装部队未来的任务以及为执行此项任务所需进行的战争准备工作,我将在以后的命令中予以规定。

在该项命令下达以前,武装部队必须随时准备:

一、确保德国边界的安全。

二、请算捷克斯洛伐克的残存部分。

三、占领默默尔区。

默默尔是波罗的海沿岸一个大约有四万人口的港口,是德国人在凡尔赛条约以后割让给立陶宛的。既然立陶宛比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还要小、还要弱,夺取这一城市对德国军队来说实在算不了一回事,而希特勒在这个命令中也只是说,它应予「归并」。至于捷克斯洛伐克:

必须在任何时候都能够扫荡残存的捷克斯洛伐克,如果它采取敌视德国的政策的话。

武装部队为应付上述事变所需进行的准备工作,规模要比「绿色方案」小得多;不过,因为这一次没有事先计划好的动员措施,他们必须保证处于高度的准备状态,受命执行这一任务的部队的编制、战斗序列与准备状态,在平时即应接进行突然袭击的需要予以安排,俾使捷克斯洛伐克没有任何可能进行有组织的抵抗,目标是迅速占领波希米亚和摩拉维亚,并且切断斯洛伐克。

当然,斯洛伐克是可以用政治手段来切断的,这样就可以不必动用德国军队。德国外交部正是为了这个目的而在努力工作。十月分头几天,里宾特洛甫和他的助手们就不断催促匈牙利人要求在斯洛伐克分一杯羹。但是当匈牙利(其实它并不需要德国人来吊它的胃口)说到要干脆拿下斯洛伐克的时候,威廉街就拿出它自己的主意来了。它对这块地方的前途还有别的打算。布拉格政府在慕尼黑会议以后己立即给了斯洛伐克以范围极广的自治,德国外交部建议暂时「容忍」这种处理,至于将来,那末德国外交部政治司司长恩斯特·瓦尔曼在十月七日的备忘录中把德国的想法概括地说明了。他写道:「一个独立的斯洛伐克先天就是软弱的,因此最有利于德国向东方渗入与殖民。」

这对第三帝国说来又是一个转折点。这是希特勒第一次想动手征服非日耳曼人居住的地区。在过去六个星期之内,他一直在私下或者公开向张伯伦担保苏台德区是他在欧洲最后的领土要求。尽管英国首相在相信希特勒的话这方面容易受骗到几乎难以置信的程度,但是他确有一些根据可以认为这位德国独裁者在吸收了原来住在德国境外而现在住在德国境内的日耳曼人以后是会罢休的。元首不是一再说过他在第三帝国之内不要一个捷克人吗?他不是在《我的奋斗》和无数次公开演说里面一再重申德国要强大就得在种族上保持纯粹,因而决不能要外国人特别是斯拉夫人的那种纳粹理论吗?这些都是他说过的。但是也许伦敦忘掉了,他也曾在《我的奋斗》中多次以狂妄的口气宣扬德国的前途在于在东方征服生存空间。一千多年以来,这块空间一直是斯拉夫人占着的。



一 砸玻璃窗的一周

一九三八年秋天,纳粹德国又到了另一个转折点。它发生在后来在党内称为「砸玻璃窗的一周」内。

十一月七日,一个叫做赫尔彻尔·格林兹本的十七岁的德籍犹太难民开枪刺杀了巴黎德国大使馆三等秘书恩斯特·冯·腊特。这个年轻人的父亲不久以前同其他一万个犹太人被装在封闭式货车车皮里押送出境到波兰。这个青年人为了给父亲报仇,为了报复纳粹德国对犹太人的迫害,特意到德国大使馆去想刺杀德国大使约翰内斯·冯·韦尔兹克伯爵。但是出来接见他的人却是那位年轻的三等秘书,因而就把他当做了替死鬼,腊特可谓死得冤枉,因为他本人是反纳粹的,因此已受到秘密警察的监视,至少他从来不赞成德国统治者的排犹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