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通向慕尼黑的道路(第5/36页)

这些政治家们实在不怎么了解这位纳粹独裁者。

他在上萨尔斯堡生了几天闷气,心中怒火如焚,要向捷克斯洛伐克、特别是贝奈斯总统报复,他认定后者是存心丢他的面子。五月二十八日,他突然出现在柏林,并且在总理府召集国防军高级军官,下达了一项重大决定。八个月以后,他亲自在对国会所作的演说中谈到这项决定的内容是:

我决心要一劳永逸地、彻底地解决苏台德问题。五月二十八日,我下令:一、应当进行准备,以便在十月二日以前对该国采取军事行动。

二、我国在西线的防御工事应大大扩大,并且加紧进行——计划立即动员九十六个师,开始先——

他对在场的党羽戈林、凯特尔、勃劳希契、贝克、雷德尔海军上将、里宾特洛甫、牛赖特大声咆哮:「把捷克斯洛伐克从地图上抹掉,是我的不可动摇的意志!」绿色方案再次提了出来,并且再次修改。

约德尔的日记说明了希特勒报仇心切的思想活动。

元首不想在目前挑起捷克问题的初衷,现在已经改变。原因是捷克军队在五月二十一日作了战略性的集结,而当时并不存在来自德国方面的任何威胁,也不存在导致集结的丝毫理由。由千德国采取了克制态度,此一行动的后果损害了元首的威望,这是他不愿重见的。因此,在五月三十日发布了关于「绿色方案」的新指示。

希特勒五月三十日签发的关于绿色方案的新指示,其细节与九天以前向希特勒提出的基本上并无不同。不过有两项重大的改变。五月三十一日指示的第一句话是「我无意在最近无缘无故即以军事行动粉碎捷克斯洛伐克」,而新指示却是这样开头的:「我的不可空更的决心就是在最近即以军事行动粉碎捷克斯洛伐克。」

所谓「最近」的涵义,已由凯特尔在一封随件附发的指示信中加以说明。他命令:「务须保证绿色方案最迟到一九三八年十月一日能够付诸执行。」

这是希特勒不惜赴汤蹈火,不惜冒一次又一次危机,甚至不惜冒大战的危险也要锲而不舍,务见其成的一个日期。



二 将军们的动摇

约德尔在五月三十日的日记中谈到希特勒签发关于「绿色方案」的新指示,也谈到因为新指示要求「在X日当天立即攻下捷克斯洛伐克——陆军原来的打算必须大加改变」。然后,他又写了下面这样一段话:

元首的直觉与陆军的意见之间又一次形成了尖锐的对比。元首的直觉是我们必须在今年就动手;陆军的意见是我们目前还不能动手,因为西方国家儿乎肯定会干涉,而我们目前还不足与之抗衡。

这位有先见之明的国防军参谋已经指出在希特勒和某些最高级将领之间出现了一条新的裂痕。不同意元首的侵略宏图的反对派是由陆军参谋总长路德维希·贝克将军所领导的,他从此以后就成了第三帝国内部反对希特勒的微弱的抵抗运动的领袖。后来,这位敏感、聪明、正派然而不能当机立断的将军还将在更广泛的方面同那位纳粹独裁者作斗争。然而,到一九三八年春天为止,虽然已经经过了四年多的国家社会主义的统治,贝克还只是从狭隘的本职范围以内的专业理由来反对元首。他的理由是,德国当时还没有强大到足以与西方国家——也许还有俄国——一决雌雄。

我们知道,贝克曾欢迎过希特勒上台,并且曾公开赞扬过元首不顾凡尔赛和约而重建德国征兵制。上文曾提到,早在一九三○年,当贝克还是一个无名的团长的时候,就曾挺身而出为他的三个因在军队中鼓吹纳粹主义而被控犯叛逆罪的部属辩护,而且还曾在最高法院为他们出庭作证。在他之前,希特勒也曾在那里出过庭,并提出警告说,在他当权之后,将会有「人头落地」的事。看来使他清醒过来的并不是元首对奥地利的侵略——那是贝克支持的——而是冯·弗立契将军由于秘密警察的诬陷而人头落地这一事实。在擦去了障眼的尘翳以后,他开始看清了,希特勒不顾高级将领的忠告,处心积虑,不惜冒与英国、法国和俄国作战的风险的政策,如果付诸实施,就会使德国毁灭。

贝克对希特勒与凯特尔在四月二十一日的会谈曾有所风闻。希特勒在那次谈话中曾指示国防军加速制定进攻捷克斯洛伐克的计划。从五月五日开始,贝克给新任陆军总司令冯·勃劳希契将军上了一系列的条陈,坚决反对这种行动。文章写得十分精辟,对一切不容乐观之处痛陈利害,极为坦率,立论也是条分缕析,无懈可击。虽然贝克对英国和法国的意志力量,对两国领袖政治上的狡猾,对法国陆军的力量等估计过高,而且对捷克问题的结局的估计后来也证明是错误的,但是,就德国而言,他的长远预言最后看来都是一一应验,极其准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