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德奥合并:强夺奥地利(第2/17页)

巴本的解职也是对许士尼格的一个警告。他并不充分信任这个态度殷勤的前骑兵军官,但是他很快就看出,希特勒派这个狡猾的大使来,除了来跟他捣乱以外,一定还有更坏的主意,这位大使至少像他一样是个虔诚的天主教徒,而且是个绅士。在过去几个月中,欧洲的外交发展情况对奥地利并不有利。自从罗马一柏林轴心建立后,墨索里尼更靠近希特勒了,对维护这个小国的独立也不像在陶尔斐斯被暗杀时那样关切了。当时墨索里尼曾赶紧派遣四师部队到勃伦纳山口去威吓德国元首。在张伯伦领导下新近采取姑息希特勒政策的英国,以及受到严重的内部政争牵制的法国,最近都没有表示有多大兴趣要保卫奥地利独立,如果希特勒动手的话。而现在,同巴本一起,德国军队和外交部里过去曾对希特勒的巨大野心起着一些抑制影响的保守领袖也都去了职。许士尼格是一个心胸狭隘的人,但是,在他的限度以内,也还是个聪敏人,而且消息很灵通,对他的日益恶化的处境并不抱什么幻想。正如他在纳粹杀害陶尔斐斯后曾经感到过的一样,现在又是进一步姑息这位德国独裁者的时候了。

巴本虽然已被解职,却提供了一个机会。他决不是一个挨了一记耳光而怀恨的人,如果这记耳光是上级打的。在被免职后的第二天,他就匆忙地赶到希特勒那里去「了解一下情况」。二月五日在伯希特斯加登,他发现元首由于跟将军们进行了斗争而「精疲力竭和心不在焉」。但是,希特勒恢复精神的力量是相当大的,这位被免职的使节很快就使他对一个建议发生了兴趣,这个建议是两星期前他们两个人在柏林商谈时曾向他提出过的:为什么不同许士尼格亲自解决一下?为什么不请他到伯希特斯加登来亲自谈一谈?希特勒觉得这个想法有点意思,顾不得他才把巴本免了职,就命令巴本回到维也纳去安排这次会谈。

许士尼格立即答应了,但是,他的地位虽然是软弱的,却仍提出了一些条件,他必须预先知道希特勒希望讨论的是什么具体问题;他必须预先得到保证:一九三六年七月十一日签订的协定将保持不变。在这个协定中,德国答应尊重奥地利独立和不干涉奥地利内政。此外,会谈后发表的公报必须重申两国将继续遵守一九三六年的协议。这是因为许士尼格不愿存到虎穴里去播虎须的侥幸之心。巴本赶紧回到上萨尔斯堡去和希特勒会商。他回来时带来了元首的保证:一九三六年的协议将保持不变,元首只是想讨论自从这个协议签订以来「继续存在的那些误会和分歧」。这并不完全符合这位奥地利总理的要求,但是他说他对答复表示满意。会谈定在二月十二日上午举行。二月十一日晚上,许士尼格由他的外交部次长吉多·施密特陪同,在严守秘密的情况下乘专车前往萨尔斯堡,次日上午乘汽车越过边界到希特勒的山庄去,后来事实证明,这是一次决定命运之行。



一 伯希特斯加登会谈:一九三八年二月十二日

巴本到边界上来迎接奥地利客人,而且,许士尼格觉得,在这个结霜的冬天早晨的空气中,巴本似乎「心境极为愉快」。巴本叫他的客人们放心,说希特勒这天情绪极佳。接着来了第一个警告。巴本和蔼他说,元首希望许士尼格博士对三位将军偶然也在伯希特斯加登不要介意,他们是新任最高统帅部长官凯特尔、指挥驻在巴伐利亚-奥地利边界军队的莱希蹈和主管该地区空军的斯比埃尔。

巴本后来在回忆录中提到他的客人时说,这是「一个似乎不大合他们胃口的消息」。而据许士尼格的回忆,他告诉这位大使说,他不会介意,特别是因为他「在这件事上作不了多大的主」。许士尼格是一个那稣会熏陶出来的知识分子,他开始警戒起来。

即使如此,他也没有防到会有后来发生的结果。希特勒穿着冲锋队褐色制服的上衣,黑裤子,旁边站着三位将军,在别墅的台阶上欢迎这位奥地利总理和他的随员。许士尼格觉得这是一次友好的然而拘泥于形式的欢迎。一会儿以后,他就单独跟这位德国独裁者在二楼的一间宽大的书斋里了。从这个房间的一些无格大玻璃窗可以看到气象雄伟、白雪皑皑的阿尔卑斯山,以及山的那一边的奥地利——宾主两人的诞生地。

所有认识他的人都会承认,四十一岁的库特·冯·许士尼格是一个礼貌周全的老派奥地利人。在会谈开始的时候,他自然先来一阵彬彬有礼的寒暄,说几句关于壮丽的风景、当天的好天气诸如此类的话,恭维这个房间无疑是举行过许多次重大会议的场所。但是阿道夫·希特勒打断了他:「我们不是到这皇来谈风景和天气的。」然后风暴就爆发了。据这位奥地利总理后来作证说,以后的两小时「会谈多少是单方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