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山间的战争(第3/8页)

为加强对交通线的控制,苏军在主要公路干线上的一些重要路段大量设立交通调整哨、检查哨,检查过往行人和车辆,防止阿富汗游击队对重要路段和桥梁进行破坏,在有些路段还派出了流动巡逻车。在最易受阿富汗游击队攻击的地段,苏军每隔一定距离就修建一个驻兵的小碉堡,四周布设地雷场。一些容易被阿富汗游击队利用的设伏地段,往往被苏军指定为“自由射击区”,任何活动物体都会遭到轰炸和枪击。只要苏军在路边遭到伤亡,就把邻近的村庄夷为平地,将居民赶离公路。如此做的代价是,大量苏军兵力被牵制。

查普查勒山口之战是阿富汗游击队的宝贵经验。在交通要道上,游击队有时在公路两侧利用有利地形构建工事,夺取对交通的控制权;有时在公路必经的险要路段,如隘路、山口等地设伏击,搞破坏;有时则利用公路两侧的村庄、树林、壕沟、丘陵等地设下埋伏,攻击公路上的小股苏军;有时则直接在苏军通行之处设路障、埋地雷、炸毁涵洞或桥梁,挖下深沟或陷坑。针对苏军的逐步推进、侵袭根据地等做法,游击队则常常利用山区的有利地形,构建多层防御阵地,层层阻击苏军的地面部队,一待苏军大部队或是空中力量赶到,他们便迅速地撤进隐蔽地点。

在对付苏军的航空兵和武装直升机方面,喀布尔北部山区伏击战的经验被不断推广。在苏军直升机可能经过的山谷中,阿富汗游击队的对空伏击分队分为两组。第一组驻守在山谷坚固的阵地上,引诱苏军直升机前来攻击。第二组配置在比第一组高约2300米的地方,装备大口径机枪和RPG火箭筒,任务是击毁直升机。苏军直升机飞来时,第一组在最大射程上开火,吸引苏军飞行员注意。当直升机飞临第一组上空实施近距离攻击或投下步兵时,第二组就一齐开火,从侧面或上方击毁直升机,消灭投送的步兵。

为了保护根据地,阿富汗游击队经常在根据地外围埋设地雷或设置各种障碍。阿富汗游击队常常分成几股力量,苏军向西挺进,游击队就在东面进行袭扰,苏军扑向东面,这股力量就利用山区地形巧妙地转移。与此同时,另一股游击队又在西面出现,这种声东击西的战术经常令苏军疲惫不堪却毫无收获。

阿富汗游击队有时也主动攻击苏军孤立的据点。这种进攻的规模大小不一,有时十几人,有时几百人,多在夜间进行,袭击后迅速撤离。这些孤立据点包括苏军占据的机场、雷达站、军火库、后勤仓库、兵营及临时营地等。总之,阿富汗游击队采用各种方法,只要存在有利于己的条件,他们就会奋力一战,从而不断地牵制和打击苏军。

当一个国家全民皆兵反抗入侵时,各种各样的点子几乎是层出不穷的。

1982年夏末,贾拉拉巴德反苏游击队的一位领导人通过各种关系,与阿富汗政府军喀布尔卫戍部队司令阿卜杜勒·沃杜德将军取得了联系。游击队领导人向沃杜德将军说,他和他的游击队愿意归顺阿富汗政府军,放下武器不再与苏军为敌。为了证明他的诚意,这位游击队领导人向沃杜德将军出了一个主意——愿意帮助政府军诱捕自己的上司,逊尼派伊斯兰党领袖尤尼斯·哈利斯。

这位游击队领导人担保说,只有他才能抓到哈利斯,只要向他提供资金,再派一支政府军的装甲部队协助行动。他的话说服了沃杜德将军,后者果真向他提供了他所要的一切。就这样,一支阿富汗政府军的装甲部队出发向贾拉拉巴德飞奔而去。游击队领导人接待了他们,把他们安置在一块偏僻的草原上,吩咐他们设好陷阱,准备伏击哈利斯。

即将“归顺”阿富汗政府军的游击队一连两天劝设伏的政府军要耐心等待;等到第三天,游击队完全取得了这支政府军的信任。游击队领导人一声令下,游击队员们不费吹灰之力就把那支阿富汗政府军部队全部消灭,缴获了一批装甲车辆和其他武器弹药。

倒霉的沃杜德将军被苏联顾问怀疑私通游击队,以“叛徒”罪名于9月29日遭到处决。

阿富汗游击队还常这样干:一些游击队员装扮成阿富汗政府军,在公路干线拦截公共汽车,把乘客统统赶下车,然后宣布要把这些同情“反革命匪帮”的人枪毙。要知道,这是苏军和阿富汗政府军常干的事。

车上的许多阿富汗政府军军人和阿富汗人民民主党党员一听此言,赶紧出示自己藏得很严的证件。接下来的事就十分方便了——游击队员们将出示证件的人全部枪毙或关押起来

这样的计策简直是用不完的。一支小规模反苏游击队的领导人逃到了阿富汗政府一边。他向阿富汗政府和苏军保证,自己一定幡然悔悟,痛心疾首地说自己是上了帝国主义和大封建领主宣传的当;他还做了一系列事情来表明诚意。于是,阿富汗政府军给他武器装备和资金,要将他的部下改编为维持地方治安的民兵武装。没想到,一拿到武器装备和资金,游击队领袖立即就回到山里,再也没有露面。原来,他当初来向阿富汗政府和苏军投诚,目的不过是搞钱搞枪而已;现在武器装备和资金都到手了,他便回到山里继续打苏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