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最好趴下

第三两栖军军长盖格代理了巴克纳的职务,成为指挥最多陆军部队的海军陆战队指挥官。当然这时候谁指挥其实都一样,战斗已到了收尾阶段,日军接近弹尽粮绝,以第24师团为例,每个大队都只剩下80支步枪、5挺机枪和5个掷弹筒,这在以前连一个中队的武器配置标准都达不到。

各部队之间的通信联系也逐渐断绝。许多部队完全丧失了军纪,士兵们拒绝服从军官的指挥,他们开始抢夺食物和水,并对当地居民展开野蛮的大屠杀。

6月18日晚上,第32军军部举行了一次宴会。这也是第32军最后一次集体晚餐,与发动攻势前的那次宴会相比,不仅参与者的心情都苦涩无比,餐桌上的食品品种也减少很多——牛岛的威士忌在多次撤退中已丢失殆尽,只能拿日本土产的米酒来充数了。

但牛岛仍然不想和“投降”二字有任何瓜葛。他在山洞里给全军下达了最后一道命令,规定前线指挥官一旦阵亡,其他军官可以不等上级命令就接过指挥权。当部队实在无法再组织抵抗时,也要“坚持到最后有秩序地死”,指挥人员从旅团级开始,直到师团级、军部,挨个剖腹自杀。

按照牛岛的指示,一些官兵将潜入北部山区开展游击战。入夜之后,这些人换上老百姓的衣服,三个或两个一组,仅携带手雷及轻武器就上了路。

此时随着包围圈的逐步缩小,美军已习惯对方的小规模渗透,一般夜间都会发射照明弹。照明弹将整个前线区域照得通明,趁夜突围的日军被发现后大部分倒毙在了行军途中。

6月19日,盖格乘胜追击,指挥海军陆战队和陆军兵分两路,像两把铁钳一样继续朝退守的日军包夹过去。

当陆战五团三营K连行进在泥泞的山路上时,他们看到了遭坦克碾轧后深陷在泥里的日军死尸,看上去就像被压扁的昆虫一样,情景既奇异又瘆人。

如果你认为从此可以一路坦途,那就错了。很快前面便传来“嘘……砰”的响声,有人喊道:“散开!”大家立刻像鹌鹑似的分散开来,包括“大锤”斯莱奇在内的十几个人躲进了浅水沟里。

日军的反坦克炮弹飞了过来,第一发越过一辆装甲车的车顶,在远处田野里爆炸,第二发炮弹击中了这辆装甲车的左侧,装甲车摇晃着停下来,开始冒烟。驾驶员试图发动引擎,但是紧接着又有两发炮弹击中了它的侧面。

千招万招,走为上招,再不走就晚了。驾驶室里的两名陆战队员赶紧钻出来,一阵飞跑后,跳进了斯莱奇他们藏身的那条水沟。

斯莱奇好奇装甲车里装的是什么,一问,才知道全是供给步兵连的弹药,炮弹、手雷、迫击炮弹什么的,这要燃火爆炸,车里和附近的人全得玩儿完,难怪这俩小子跑得如此气喘吁吁。

众人的小心脏全像鹿儿一般突突乱跳,只有一个人不但没有丝毫慌乱,居然还从沟里站了起来。

这是哪位大神?斯莱奇惊讶地抬头望去,发现此人身穿一件干净的粗布衣服,拿一台手提摄影机,原来是个战地摄影记者。他站起来是为了拍摄装甲车燃起的浓浓黑烟。

斯莱奇好心地提醒他:“嘿,兄弟,你最好趴下!那玩意儿随时可能炸得齐天高,它装的是弹药!”

记者转身朝斯莱奇望了一眼,眼神里全是不屑。显然斯莱奇等人趴在地上的动作很让他瞧不起。

一群胆小鬼,看哥的!记者端起摄影机,继续拍摄。

这时,装甲车的方向突然响起一阵剧烈的爆炸,装甲车飞上了天。巨大的冲击波将记者掀翻在地。尽管他并没有受伤,但看得出来,这位“勇士”浑身颤抖,非常害怕。

在老兵眼里,记者和过去那些“纪念品猎手”都一样,整天在云端里过日子,平时习惯于喝喝热咖啡,看看报纸,出现如此反差再正常不过。斯莱奇乐得鼻子上都是笑,他靠近记者,再一次提示:“我告诉过你的。”

无数次与死神打交道的经历,才能真正锤炼出一个在战场上看得穿、把得定的老兵

记者已经被吓出了一身鸡皮疙瘩,随后便沿着水沟爬到后方去了,用斯莱奇的话来说,是“责任在召唤他往后方去”。

在将装甲车炸爆后,日军的火炮便将炮口对准了陆战队的坦克,但是M4“谢尔曼”可没这么好说话,几分钟之内,它们便让对方闭住了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