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三 大时代来临前的大国较量 《环球时报》记者对乔良将军的访谈(第6/6页)

乔良:我们当然需要理解美国这种战略的生成原理和实施流程,但美国是世界上第一个金融帝国,在我看来也将是最后一个金融帝国。美国之后不会再有帝国,也不会有金融霸权。这与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有关,互联网已使货币高度电子化,网上消费、远程交易正在驱逐实体货币,或者说“去货币化”。或许不远的将来,我们就会迎来一个没有货币的世界,那么到时候“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还有什么货币霸权可言呢?

因此中国未来不要强行地去谋求什么货币霸权,因为它将成为一种没落和过时的模式。现在中国只应谋求一点,就是在货币霸权消失之前,尽可能让人民币成为国际化货币。我相信中国未来可能会面对美元、欧元和人民币“三币鼎立”时代。那个时代过后,世界将会用新的信用方式和度量方式取代货币。这就是说,我们将面对的是一个大时代来临之前的最后一场决定性的大国较量。

在此之前,面对现有的地缘政治压力,我们还是应该回到“一带一路”上来。这是一个百年目标,完全无须急于完成。即使我们能以“深圳速度”去修一条铁路直达欧洲,也千万不要去干这种傻事。因为“一带一路”的成功与否,最终取决于沿途人文环境的改变,在此之前如果“一带一路”仅从物质层面完成,那就肯定是死路一条。既然如此,“一带一路”就只能成为一个方向,而不应是方案。我们根本无须考虑短期内就打通欧亚大陆桥,因为它的直接目的不是打通欧亚之后跟欧洲人直接做生意,那对中国来说并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我们与沿途各个国家的互动,主要目的是让中国的产能和货币走出去,同时帮助相关国家发展他们的经济。这样能解决一个是一个,最后就会形成“条条大路通罗马”的形势。如果只有一条铁路通向欧洲,那你就死定了,沿途任何一个国家只要掐住你,你就得留下买路钱。但是如果有很多条路都畅通,那时任何国家就都明白,单独掐断中国的铁路就等于掐断它自己的生路,那样它们也就不会动这样的心思了。

“一带一路”从安全角度来看,必须改变沿线经济现状的同时,改变人文环境。如果继续让一群宗教极端分子通过一本《古兰经》就能操纵当地民众,那你还是走不通。因此,必须在当地激发好的人文环境,让穆斯林世界把他们善良的那部分人性充分发挥出来。这样才能保证“一带一路”的成功。

同时也不能忘记,我们手上还得有“剑”,即所有“一带一路”能够到达的地方,都需要我们的军事力量能够到达。我们不会像老殖民帝国那样用剑去开路,因为中国已足够大,我们并不需要别国的领土,也不需要殖民地,但我们需要用剑去保护自己。因为“一带一路”沿线多是穷国,穷国最大的问题是见不得钱,你把那么多钱投向那里,一定会催生当地的腐败,当地社会形势也会随之变得复杂,那样中国将很难保证自身利益。这时就需要有与该国主流力量并肩作战的能力,消灭那些既危及当地国家生存也危及中国自身利益的势力,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打造一支能够走出国门的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