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第3/8页)

“怎么理了个光头?”

“说什么军区副司令要到我部检查,一天理了四遍。我们的平头,短到不能再短了。再短,还不如光头好看。一气之下,理光头吧!我们排全理了光头。”

“挺好玩儿的。”卫和平爱惜地抚摸着那又明又亮的脑袋。

想到这,卫和平不由得想笑。

笑了,卫和平笑着向宿舍楼跑去。她不知道李明强现在怎么样,是不是像她一样失魂落魄,无论如何,她要做一件事,在情感上给李明强一个交代。

李明强万万没有想到自己会把自己的脚伤得那么严重。由于他用力过猛,钉子扎得很深,脚又属血管末梢,回流不好,肿得像农村串亲戚蒸的大油糕,穿不上鞋子,小腿肿得也像砂锅一样粗。

为了防冻,李明强在绷带外裹着一块厚厚的棉垫子。他怕放脚时弄脏了棉垫儿,又在脚底下绑了一块三合板。他走路靠一只拐杖,完完全全成了半休病号。

冬季连队事少,半休等于全休。这样,一天到晚,全成了李明强的写作时间。有时他还在心里偷着乐,庆幸自已“苦肉计”的成功。

“要奋斗,就会有牺牲。”只要写作能成功,别说撑个把月拐杖,就是失去一条腿也不是憾事。“雁过留声,人过留名”。贫困潦倒的杜甫,比三宫六院的皇帝还受人怀念。文学巨匠们的名字连同他们的大作一并跃于纸面,流芳千古。爸爸妈妈怎么样?风风雨雨革了半辈子的命,受了一辈子的苦,鲜为人知。我要写,要让自己的名字与作品变成铅字,流传千古。卫和平,我知道你是嫌我没有文凭。但是,古今中外,真正上过大学的文学家又有多少个呢?杜甫就没有文凭,但他是人们敬仰的诗圣。我李明强和杜甫出生在同一个窑洞,我要出作品不要文凭。

“我是不屈不挠的李明强!卫和平,你等着瞧吧!”李明强写呀写呀,时间一天天的过去,稿纸一格格地注满,一张张地叠起。在扔掉拐杖的第四天,《红灯亮了之后》就寄了出去。

李明强紧绷的神经一下子松弛下来了,浑身就像散了架似的。这些日子是艰苦的,玩命的,每天仅睡五六个小时。不知道哪来的那么大精力,也不知道哪来的那么多词句,写了改,改了写。一天到晚,李明强都沉浸在他的小说里。

人就像块海绵。他的精力是有限的,但是精力犹如海绵里的水,只要用力去挤总是有的;他的可塑性是很强的,只要在一定的范围内挤压就能定型;他的弹性是极强的,不论承受多大的压力,一旦压力卸去,它都会慢慢复原,去迎接新的磨砺。

李明强是海绵,在卫和平的爱河里吸足了水,在周围的环境里定了型,在失恋的重压下将水一泻而出。

现在,李明强蔫了,正像一块被压扁的海绵。他睡熟了,睡了整整两天,从星期六十八时一直睡到星期日二十时开连务会。要不是被肖明叫醒,这一觉儿还不知道要睡到什么时候呢!

散会的时候,通信员交给李明强一个纸条,是李彬的电话记录,大意是单位给他分了房,在他们大院内,21楼一门8号,约中学同学星期天去玩,请早做安排,务于12时前到,一切面谈。

这明显是让同学们去给他温居。

第二天,李明强给李彬办公室打了个电话,问他昨天晚上在哪儿打的电话,是不是分了房还装了电话。李彬说尽想美事,装电话他还不够级别。即使装了电话,放着办公室不掏钱的电话不打,回家用私人电话不是傻帽儿嘛。他昨天晚上在单位值班,顺便给能打电话的同学打了电话。

星期天,李明强安排完工作出门,在商店买了个钢钟锅,提溜着去了李彬家。在机械工业部家属院转了一会儿,中午十二点,准时敲开了21楼一门8号的房门。

“啊,军人。真准时啊!大伙还以为你不来了呢!”李彬开门后,热情地拉住李明强的手。

“怎么样?房子?”李明强并没有正面回答李彬的话,进门就打量屋子。他不想早到,一是显示他同学会的核心地位,二是怕见了卫和平或谈起卫和平尴尬。李彬让十二点以前到,肯定是准备十二点开饭了。

“还不错,一个厅,一个厨房,还有卫生间。”李彬在走道里指给李明强看。

这是套北京市正规格局的楼房,两室一厅,一厨一厕。只是这两个住室有铁将军把门,门上除了暗锁外还各上了一把明锁。

“这个……”李明强指着锁着的两间房问。

“我们老科长的东西,人调走好几年了,还占着房子。”

“明强,就等你一个人啦!来晚了是要受罚的。”孟华从厅里走出来,声音是那么的甜润、柔和,使人在声音里就能得知她内心的欢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