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第4/7页)

这是赵石头专门为他老娘挖的地窖,进出方便,又不容易被发现。巩县的唐三彩天下第一,是皇宫里的饰品、玩物,民间不得收藏。赵石头藏这两个马不是官窑烧的,没那么值钱,只是为了做掩人耳目的幌子。即使有人发现了小洞,看到唐三彩马,以为是赵家收藏的宝贝,拿了宝贝,谁还去想下边有没有地窖呢。

赵石头又续燃一条席明子,抓着那片破席下了地窖。这地窖说是地窖,不如说是地洞,下边不大,除用木板架了一张能睡两个人的床外,就没有太大的地方了。只是那容一个人弯腰行走的洞很长,一直通向窑洞旁边的山沟里。

赵石头到洞内一看,不由得兴奋起来。由于提早做了防止敌人加害的准备,家里的东西几乎全都搬到了地窖里。一盏马灯挂在床前的墙壁上,赵石头把马灯点上,地窖里即刻明亮了许多。他伸手从床下边拉出一只长方体扁铁桶,提了提,笑笑。这是打日本鬼子得来的战利品,人们说是汽油桶,他储备了煤油,现在还有大半桶煤油,够用一阵子了。他把地窑里的被褥、粮食、锅碗瓢盆等在山上必用的东西收拾起来,捆的捆,装袋子的装袋子,然后一件一件地送上窑洞,再把地窖口盖好,放上唐三彩马,然后封上了小洞。

赵石头跳出石屯,用绳子把该连的袋子和包袱连起来,然后一手提着一嘟噜走出窑洞。

刘红云一直在柿树下警戒,她已经把这个家的外貌印记在心里了,见赵石头走出窑洞,急忙一瘸一拐地跑上前帮忙。

“不用,你牵好马。”赵石头冲刘红云说。

刘红云又急忙一瘸一拐地跑到马前牵住马。

赵石头向两匹马背上各搭了一嘟噜东西,转身又向窑内走。

“还有?”

“嗯。”赵石头点了点头,又回到窑内,提起东西,又放下,搂了一些破席片、烂纸扔进石屯,然后打起马灯罩准备把马灯吹灭。

“别,别熄。”刘红云在门口叫道。

“弄啥哩(10)?”赵石头惊异地问。

“我想看看。”

“有啥好看哩,破不拉叽的。”赵石头不高兴地嘟囔一句。

刘红云看了看四周,冲窑内说:“你出来看着,让我进去看看。”

赵石头放下马灯,提着东西走到门口,又冲刘红云丢了一句:“有啥好看哩。”

刘红云也不搭话,一瘸一拐地走进去,提起马灯绕着窑洞转了起来。她把窑内仔细地看了一遍,把马灯的火头拧小,解开衣襟捂住马灯走出窑门,向另一孔窑走去。

“你弄啥哩?”赵石头一个箭步跨上前压低声音焦急地问刘红云。

“我再看看这孔。”刘红云一边说一边向前走。

“有啥好看哩,破窑一孔。走。”赵石头拉了刘红云一把说。

“别急,就一会儿。”

“快点儿。”赵石头看着刘红云的背影心里涌上一股酸楚,第六感觉告诉他,刘红云真的把这儿当成她的家了。

刘红云看完窑洞出来,低沉地对赵石头说:“走吧。”

“灯。”赵石头向刘红云伸出手说。

“我拿着吧,小心把灯罩弄碎了。”

赵石头把刘红云扶上马,然后自己跃上马就走。刘红云看着这座院落久久不愿离去,见赵石头走远了,一扬头,打马追了上去。

刘红云追上赵石头,哽咽着说:“打完仗,我一定要把那窑布置得漂漂亮亮的。”

赵石头也不言语只是打马快走。他原本想利用这次回村的机会,找找乡亲,认认他母亲和水仙的坟,就是不烧香也要磕个头,了了心愿。可是,刘红云跟来了,他一怕有危险,二怕……。他看着村庄,咬咬牙,在心里黙念:“娘,恕儿不孝。水仙,我对不住你呀。”

赵石头和刘红云回到溶洞,卸下东西,开始收拾起来。

刘红云把褥子和被子铺好,对赵石头轻轻地说:“我知道你心里不好受,躺会儿吧。”

“没有。”赵石头苦笑了一下说,“我都睡了两天了,不困。”

“我心里也不好受。”刘红云低沉地说,“家,被糟踏成那个样子,真让人心酸。”

“没关系,王雨霖他长不了!”赵石头“呼”地一下站起来,挥了挥拳头说:“等打跑了王雨霖,你要留下,我一定把庄子(11)给你修得漂漂亮亮的。”

“哎,咱家的窑里有暗道吧?”刘红云抬起头问。

“你咋知道的?”赵石头盯着刘红云问。

“没有暗道,这些东西从哪里来的,放到窑内早就让人给抢光了。”

“他们可能认为俺家没人了。”赵石头低沉地说,“人都穷啊。”

“留着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刘红云走过去扶着赵石头笑着说:“你留这些东西多好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