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第3/7页)

“我怎么没有一点儿要打仗的感觉?”刘红云笑着问赵石头。

“那就好,谁也不愿意打仗。”赵石头回过头来笑着说。

两匹马并排走着,刘红云侧脸看赵石头,声音中带着笑说:“咱俩还真有点儿‘夫妻双双把家还’的韵味哩。”

“那是你黄梅戏看多了。”赵石头笑着说。八路军在浮戏山经常为老百姓演戏,其中黄梅戏《天仙配》巩县人很喜欢,刘红云一说这话,赵石头就知道是黄梅戏《天仙配》里的一句唱词。

“夫妻双双把家还。”刘红云情不自禁地唱了一句。

“别唱。”赵石头低声叫道,“夜静传哩远,暴露了咋弄哩(9)?”

“你不是说还乡团没这个胆儿,山里的土匪不伤老百姓吗?我们越唱越不引起他们怀疑,就是他们怀疑我们,还以为我们是引诱他们的,不敢接近。等他们弄明白是怎么回事儿了,天也亮了,我们的事儿也办完了。”

“聪明,有道理。”

“不是有道理,是艺高人胆大。他还乡团要是敢来,老娘的枪可不是吃素的。”刘红云说着拍了拍腰间的枪。出发时,两个人都别上了双盒子。

“好,唱,唱出咱们的气势来。”赵石头说,“这浮戏山原来人欢马叫,载歌载舞,自从八路军南下后,还没有听到过歌声哩。”

“唱,今晚上就让他们听听。”

“唱啥哩?”赵石头侧脸看着刘红云一边想一边问。

“树上的鸟儿成双对。”刘红云亮起嗓子唱了起来。

“夫妻双双把家还。”赵石头跟着唱了起来。

“你耕田来我织布。”

“你……”

两匹马上了大路,两个人一唱一和打马飞奔。

赵石头和刘红云唱了一段又一段,不知不觉已经过了小龙池。小龙池那“哗哗”的流水声和前面百米瀑布的喧叫声吸引了刘红云,她不禁感叹地问:“这里怎么有这么大的水呀?”

“我也不知道,从记事儿起就是这么大。”赵石头说,“我就纳闷,它就这么流咋流也流不完哩?”

“杞人忧天。”刘红云朝赵石头撇撇嘴说。

“那你说,这水是从哪儿来的?”

“地下。”

“这地下的水又是从哪儿来的?”

“天上。”

“这天上的水又是哪儿来的?”

“空气中。”

“这空气中的水又是从哪儿来的?”

“地下。”刘红云说出口就笑了,她笑着说:“又回去了,就像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谁也说不清。”

“我总认为能讲清。”赵石头认真地说。

“能讲清,一定能讲清。”刘红云笑着打马向前,冲向百米瀑。

“哈哈,溅了一身水,真带劲儿。”过了百米瀑,刘红云笑着说。

“要在白天,你看着这儿的景致就不想走了。”

“感受得到。”刘红云兴奋地说完,对着黑龙潭大声喊道:“噢——嗬——”

赵石头急忙上前拉了刘红云一下,压低声音急切地说:“别叫了!”他又看了看四周说:“前面就是灵官殿了,小心点儿。”

二人一路无话到了亚沟村。村里死一样的静,一点灯光都没有。

赵石头指着自己的家压低声音说:“到了,这就是咱家。”

“啊,到家了。”刘红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注视着夜幕下的院舍窑洞。

“你在这里等着,我先回去。若没事儿,你就到院里那棵柿树下守着,我收拾东西。”

“嗯。”刘红云重重地点了点头,掏出了手枪。

赵石头牵马走进院内,接近窑洞,窑的门板没有了,黑洞洞的窑门直照着他,好像要诉说什么。他捡起一块石头扔进去,有两只鸟“扑扑棱棱”地飞了出来。他看了看那根本看不见里边任何东西的窑洞,摇摇头,又到第二个窑门前。这孔窑的门板也没了,和那孔窑一样敞着黑洞洞的窑门。他直接进入窑洞,心想,如果有鸟飞出来,伸手抓上一只,摔死它,烧吃了,解气。可是,他走进窑门,跺了跺脚,一点儿动静都没有。他走出来,举起枪向刘红云待的地方摆了摆。然后又走进窑内,划着火柴。

窑内一片狼藉。赵石头从一片烂席上抽出一条席明子点燃,在窑内转了一圈,和他想象的一样,没有一件能用的东西。他愤愤地把手中燃烧着的席明子扔掉,呆呆地站在窑里。少顷,他弯腰抓起那片烂席,摸到土炕前,点燃了火柴。

这炕是用石头砌的屯子,里边放东西,上边架上木板睡人。现在,屯上的木板没有了,屯里的东西没有了。赵石头跳进屯子,点燃一条席明子,轻轻推了下屯子的里墙,便露出一个小洞。小洞里放着两匹精致的唐三彩马,他移开马,掀开下边的木板,露出一个地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