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第8/11页)

牛半山带着孟春桃走出寨门,回首展望,那高大的寨门更显得雄伟壮观,不是就像一座城门楼,它本身就是一座城门楼。只见城门楼上赫然刻着“将军寨”三个大字。

牛半山指着城门楼说:“这个寨子原名叫凌霄寨,是元末我们浮戏山人为抵御兵匪的侵扰聚集起来修建的。后来,后来被朱元璋占了。再后来,不知咋落到了一个姓张的人手里,成了张家寨。到了清朝,我老爷从张家手中买了下来,成了牛家寨。我老爷是清朝咸丰十一年的武状元,这个寨子就成为了清政府军和捻军对峙的堡垒,这‘将军寨’三个字就是我老爷亲笔题写的。”

“这么说,你们牛家还有镇压农民起义军的‘光辉历史’呢。”孟春桃的笑语中含着讥讽的意味。

“功过是非让后人评说吧。”牛半山瞥了孟春桃一眼,淡淡地说。

孟春桃又看了看城门楼上“将军寨”那三个遒劲有力的大字,若有所思地说:“这山寨让政府军一住就没有味道了。”

牛半山听了这话更生气了,又瞥了孟春桃一眼,沉着脸讪讪地说:“走,回去,吃饭。”

“再待一会儿,多美的风景啊。”孟春桃环顾四周真有点儿舍不得走。

“明儿个(15)天气好了再出来看。”牛半山说着背着手径直走进城门,孟春桃见状只得悻悻地跟着回去了。

孟春桃在寨子里转了一圈,知道了进出将军寨只有南北两个寨门两条路。寨子里什么地方作什么用场,牛半山也都告诉她了。可以说,将军寨的地形她已经了解清楚了,就是没有逃跑的路。她早上曾求平头放了她,平头说,这浮戏山上没有一个人希望她跑掉,她即使跑出去,谁见了都会把她送回来,然后到牛半山那里去领赏。她已经明白了,要离开将军寨,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说服牛半山,让他放了自己。她感觉牛半山这个人还算不错,知书达理,思想进步,有人情味,她决心感化牛半山。

饭端上来了,是四大盘饺子。平头把饺子摆在八仙桌上,四个盘子向上升腾着四缕袅袅青烟。这热气腾腾的饺子又给牛半山带来了好心情,他掂起筷子点着盘子冲孟春桃笑着说:“尝尝,咱将军寨的扁食(16)可是一绝,保你吃了这顿儿还想吃下顿儿。看,这一盘是猪肉白菜的。”他说着,夹起一个放进孟春桃的碗里,又点着另一盘说:“这一盘是獾肉蘑菇,这一盘是羊肉大葱。这盘,兔肉山韭菜。”牛半山说完一怔,接着叨唠(17)了一句:“这谁呀这?谁叫包兔肉了?”牛半山说着看了平头一眼,把那盘兔肉水饺向自己身边一拉,对孟春桃说:“这个你别吃了,我吃。”

孟春桃已决计感化牛半山,见牛着山把那盘饺子拉到了自己面前,不知道什么意思。于是,就来了兴趣,探起身子把筷子伸向那盘子,笑着柔声细气地说:“干么不让我吃呀,我偏要吃。”

“不中。”牛半山用自己的筷子压住孟春桃的筷子说,“女人不能吃兔肉。”

“为什么?”孟春桃挑起眼睛柔柔地问。

“吃兔子生孩子豁嘴。”牛半山说着把盘子端起来递给平头,“去,换一样,鸡肉啥的。”

“是。”平头接了盘子就走。

孟春桃瞥了牛半山一眼,夹起碗里的水饺咬了一半,一下子怔住了。留在碗里的一半饺子立刻散发出一股浓郁的芳香,扑进鼻子,沁润心扉。进入口中的一半饺子,回味幽长,溢香满口。她慢慢地咀嚼着,仔细地品着水饺的味道,咸淡适中,香中带甜,鲜香不腻,口感柔软,禁不住赞叹道:“好吃,我还真没吃过这么好吃的饺子呢!”

牛半山见孟春桃夸饺子好吃,更来了精神,盯着孟春桃的脸笑着说:“你知道这扁食咋镇(18)好吃吗?”他不等孟春桃回答,接着说:“这里面有学问,有特殊的做法。”

“怎么做的?”孟春桃瞪大眼睛翘着舌头问。

“得先把肉切成绿豆大的小肉丁,再把菜剁碎,然后将肉和菜打匀。记住,是打匀。一边打,一边滴些香油,再适当地加点盐、红糖和酱油,千万不能加水。不黏,就打一个或几个鸡蛋。记住,那鸡蛋也得打匀实了。最后把肉馅打得黏糊糊儿的,包成扁食,煮熟,就这样,支楞楞(19)的,又好看又好吃。”牛半山用筷子点着盘子里的饺子说,“对了,扁食皮也有讲究。首先和面时,要在面里加一点儿点儿(20)盐,让面有点咸味。片儿嘛,一定要拍匀,别弄得不一样厚。”

孟春桃一边嚼水饺一边眯起眼睛看着牛半山微笑,心里说:“这土匪头子还懂得怎么包饺子,这样包出的饺子好吃可以理解,听起来都让人流口水;可是,这样包出的兔肉饺子女人不能吃纯粹是瞎扯,女人吃兔肉生孩子豁嘴毫无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