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第2/10页)

说话间,观光车已经转离捧月湖进入寺圈,慈云禅寺透过高高的松墙露出其侧面尊容。导游随口介绍:“这里是东门,方便僧人和参加佛教活动的人出入。”车便毫不减速地向正门驶去,高高的刺松像两排威武的士兵,齐刷刷地站在道路两边,遮住了人们的视线,使深山古寺显得更加神秘和威严。

“停停停停停!”吕局长急切地叫道。

观光车嘎然而止,人们的身子都多少有点前倾,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吕局长指挥司机道:“倒回去,倒回去,这东门必须得看,必须的。”

“那就看完寺院再看呗。”导游丢了一句。

“那可不行。”吕局长说完,感觉到自己的失态和口气生硬,遂笑着说:“我前面说了,今天不是游玩儿,没有次序,也没有重点。这东门,是当年——”他止住笑,脸上掠过一丝阴云,声音低沉地说:“是刘老先生的父亲,当年牺牲的地方。”

“还有,李铁柱他母亲。”刘慈云接着说,“也是在这里被敌人打死的。”

观光车倒到慈云寺东门路口,又开进东门前的空地。空地上矗立着一个小砖塔,离砖塔不远处是两棵柿子树,邻近砖塔的那棵柿子树被大小两圈水泥台保护了起来,稍远的一棵没进了竹园,夹杂在后长起的竹子中间。慈云寺的东门依两座房屋的山墙而建,素门砖柱,十分简单。

吕局长跳下车,跑到塔前指着那棵被保护起来的柿树说:“当年,日本鬼子就是把李铁柱他母亲拴到了这棵柿树上,让李铁柱拿刘先生的母亲来换人的。”

“是王金凤阿姨顶替了我母亲。”刘慈云抱着骨灰盒走到砖塔前,“妈,这就是李铁柱他娘和我父亲牺牲的地方。”

说话间,慈云寺的东门“吱”的一声开了,一个僧人走出门来。

徐主任急忙双手抓住西装的开领处一抖一拉整理完毕,迎上前去打招呼道:“师傅,我们来凭吊一下当年在这里牺牲的同志。”

“阿弥陀佛,善哉善哉。我在里边看到了您,想问一下需要什么帮助吗?”

“不需要,不需要。”徐主任一边摇着板寸头一边摆手说,“我们只是来看一下,看一下当年的位置。”

“好好好好,正好门开了。”吕局长跑到门口,指着那个高大的房子说:“按照您母亲的回忆,当年,日伪军就是从东门冲进慈云寺的,咱们也从这里进去吧。”

“阿弥陀佛。方丈正在做佛事,你们还是从正门进好。阿弥陀佛。”那僧人合手道。

吕局长没有说话,挥下手,众人上车,向慈云寺正门驶去。

慈云寺的正门和一般的佛教寺院一样是个三门殿,所不同的是慈云寺三门殿的四根边柱为七层佛塔造型。佛塔即浮屠,七级浮屠是佛教中等级最高的,用此做边柱造殿,喻示此寺院为中国佛教的第一寺院。三门殿中门正上方悬一匾额,上书“慈云寺”三个金光闪闪的大字。正门两侧挂一幅对联,上联为“莲座拥祥云名刹宏开登净域”,下联为“禅林施法雨慈航普渡指迷津”。与三门殿连接的围墙上,对称镶嵌着“释源”“祖庭”四个大字。三门殿是单檐青瓦歇山顶,正脊凸雕云海衬二龙戏珠图样,两端装饰龙吻。两偏门旁对称安置两个高大威武的石狮。真是龙飞云天,狮吼大地,天地呼应,蔚为壮观。

导游看众人都下了车,便指着三门殿介绍说:“慈云寺创建于东汉明帝永平七年,有近两千年的历史,是佛教传入中原后所建的第一座寺院。有史料记载,它比洛阳白马寺早四年,比少林寺早四百三十一年。寺内碑刻:古刹慈云寺,乃释源大白马寺。大家看这三门殿——”

“好了,好了,你不要介绍这么详细,就告诉大家每个建筑的名字和用途就成了。”吕局长冲导游摆摆手说完,冲刘慈云做了个请的手式。刘慈云抱着骨灰盒走在前面从正门进了三门殿。

三门殿内,正中供奉着弥勒菩萨的金身坐像,弥勒菩萨的身后为一手握杵拄地、另一手叉腰的韦驮护法,四周墙壁上彩绘着释迦牟尼佛八相成道的壁画。

进入院内,正中为第二进院的主体建筑天王殿,单檐歇山顶,殿门正上方悬挂着“天王殿”的匾额。天王殿前,是两通被碑楼保护起来的石碑。导游指着石碑说:“天王殿前这两通石碑都是重修慈云寺碑,东侧那通是为纪念从北京来找释源、修祖庭的著名僧人南宗顺而立,西侧那通记载着慈云寺始建于汉明帝七年,东侧石碑前被玻璃封罩的是白果树遗址。这棵白果树,为竺法兰和摄摩腾二位高僧亲手所植,直径约六米,高过寺院所有建筑物,树冠几乎把慈云寺遮严。老辈人讲,当年从远处看,只见大树不见寺院。民国时期被伐,在北官庄建起一座每层八间的三层教学楼,该楼至今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