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0 耳目不灵(第3/3页)

无人机起飞后爬升到300米时,即被中国远程警戒雷达发现,但是S400导弹不可能向这样的低价值目标开火,随即目标位置传输到了前线各个防空节点,甚至连红旗17指挥员显示器上也可以看到这些飞行器。

红旗17的功能抵得上一个完整的导弹阵地,如果不计算驾驶员,操作导弹的人手,只有2名。车长负责数据链通讯以及的顶部战场监视雷达,他必须始终指示目标,而射手则专心于制导雷达跟踪目标,以及掌握开火时机。

显示器上,一前一后2个光点向着这里靠近,距离尚在40公里外,如果没有数据链支持,红旗17无从提前知道这些目标接近的方位,并将待机的制导雷达对准目标,红旗17本身的战场监视雷达看不太远,却很容易惊动目标,而借助数据链则避免了这些问题。

这辆导弹发射车在贾不瓦机场守备时曾经击落过印度空军的米格27,有一些实战经验。指挥员紧盯着从新德里一路飞来2架无人机,很快敌机型号也已经判明,较为大型的是以色列苍鹭高空无人机,也许是有些惧怕昌迪加尔的S400导弹阵地,这架大型无人机只飞到了5500米高度。尾随速度较慢的,似乎是印度自制的尼尚特无人机,这是一种可以从卡车导轨上发射的战术侦察无人机,由于飞行高度较低,对于红旗17来说更容易击落。

要击中5500米高的无人机破费一些周折,实际上已经接近了这部系统的最大射高,不过鉴于无人机不会大过载逃走,击落的把握仍然非常之大,只是需要放近些。

苍鹭无人机具备电子侦察能力,过早使用制导雷达,极可能触动电子告警,随后有可能逃走。指挥员决定沉住气,等着她飞到头顶。

战车利用履带底盘,抢先占据了一处平坦阵地,严阵以待,一辆95式4管25毫米自行高射炮随同其行动,作为必要的火力补充。苍鹭无人机几乎一路笔直地飞到红旗17头顶时,指挥员才下令发射了2枚导弹。

这些导弹尺寸不大,发动机点火时间仅仅几秒钟,攻击高空目标比较吃力,好在目标察觉已晚,他正准备缓慢地在空中掉了个头回去。2枚导弹腾空而起,吃力地飞向目标,在动能耗尽前,终于靠近了目标,靠着弹头破片,一举将一架珍贵的无人机击落,随后红旗17再射2弹,又将高度较低的尼尚特直升机摧毁。

印度指挥部很快得到了无人机被摧毁的消息,实际上派出去的十几架无人机8成都被防空系统击毁,帕斯阿德动了老本,却无法获得有用的信息反馈,他觉得事情哪里不对劲。他只能根据前方阵地上观察到的情形,下令龙卷风开火反扑,虽然他也知道精度一定远远低于通过无人机观察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