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终刚强兮不可凌(第6/7页)

然而,他们不知道的是,自己的这手提防毫无意义。因为连准备投降的魏续都目瞪口呆的是,他刚刚派出使者往北面鲁阳寻找燕军投降献城,还不过小半个时辰,便有四五百建制混乱的燕军骑兵,自北面而来。

很显然,这群骑兵根本就不是因为收到魏续的投降文书才如何如何的,而是出发的更早,并且出发的极为仓促。

不过有意思的是,这些骑兵似乎对此处魏续的等待也并不惊愕,他们在为首者,也就是一位唤做徐兴的军官稍微询问了曹操下落后,便继续疾驰向南,去追赶曹操去了……全程理都不理魏续和雉县县城。

大概是因为马匹出众的缘故,傍晚时分,徐兴一众追兵便隔河发现了曹操、黄渊一行人,然后一时大喜,便也临时寻野滩渡河,试图捉拿二人。

其实,由不得徐兴如此振奋,毕竟他那位不省事的族兄刚刚又做下了那种事情,实际上若非如此,作为前锋的他也不至于就信了那封昨日在鲁阳收到的匪夷所思的信函,然后直接动员了区区数百来源纷杂的骑兵冒险追击至此。

而现在看来,他居然还赌对了!

另一边,曹操、黄渊二人俱皆目瞪口呆,他们怎么都想不到追兵会如此之快。

不过,临此危局,人自有决断,何况曹孟德与黄潜九一个中原枭雄,一个北地宿将呢?二人眼见着徐兴亲自引兵渡河,对视一眼,却也不逃,反而黄渊在前,曹操在后,齐齐率区区两三百骑着驽马、骡驴的甲士反向一冲!

可怜徐兴刚刚上岸,亲眼看到曹操就在身前,却一个措手不及,居然被对方成功半渡而击,瞬间损失了数十人。

徐子信本人更是被曹操一箭射中,摔落于马下,脑袋磕在了河滩石头之上,身死当场!

可怜一个苗红根正、前途大好的公孙氏麾下宿将,却在大局将定之时徒劳丧命。

徐兴猝然战死,燕军剩余骑士瞬间犹疑于淯水东岸,然后曹操和黄渊齐齐心中暗呼侥幸,便干脆夺了燕军那几十匹好马,然后继续拼尽全力向南逃窜——事到如今,也只有继续逃窜了。

不过,他们想不到的是,燕军只有这几百冒进的骑兵到此而已,而且领头人徐兴既死,其余人竟然犹疑一时,并没有继续追击……原因很简单,他们不是按照建制汇集起来的,乃是徐兴进入鲁阳得到那份匪夷所思的情报后,以军司马这个特殊身份临时征召的。

其中,有徐兴的本部,有徐荣的关西骑兵,还有程普从许县匆匆带来的中军,现在徐兴死了,随行的两位曲军侯,此时却产生了分歧。

一位曲军侯是徐兴的部属,他带头,乃是要带着自家长官的尸体极速回去汇报,对此,徐兴其余部属和部分徐荣部属自然天然同意,同时他们也觉得,现在兵力受损,这个最好机会既然已经错失,那再追下去就没用了,因为已经无法奈曹操何了,对方完全可以从容在今晚进入前方的西鄂城!

而另一位曲军侯,根本就是个骑马的步兵军侯,乃是刚刚因为出使之功官复原职的司马懿,司马仲达和部分人俨然是看到了曹操本人,不舍得这份功劳……而且司马仲达还认为,现在只有他们自己明白追兵只有他们这些人,曹操是不可能知道的,后者只会以为身后有大股骑兵尾随而来,又有了几十匹好马,所以不会再战!

甚至,只要追的紧,曹孟德根本不敢在前面西鄂城与夕阳聚入城躲避,因为他会担心被包围。

双方争辩一时,最后却是司马仲达棋高一着:“足下想一想,你家徐司马之前如此仓促追来,俨然是渴望此大功,若此时退,你家司马就是白死了……与之相反,我们现在追去,无论是谁拿下曹操,都少不了徐司马定计之功,也只有如此,方能安慰其在天之灵。”

这种道德压迫让徐兴的属下无法反驳,故此,议论一番后,众人便推司马仲达为首,继续渡河组织追击。

而果然,正如司马懿所猜测的那样,曹孟德等人回头见身后烟尘不断,当日晚间,真的没有敢进入西鄂城躲避。第二日清晨,也同样没有进入夕阳聚。只是倾尽全力,日夜不休,向宛城而去罢了。

但是即便如此,司马懿一行人也追击的极为困难……因为曹操亲卫极为忠勇,那个明显北地宿将出身的黄渊战斗经验也极为丰富,白天还好,一夜之中,对方却是不停的在月下分兵阻拦,使得司马懿等人根本无法追上。

最后,也就是第二日上午时分,当他们遥遥看见地平线上的宛城城墙后,基本上已经没了俘获曹操的信心——原因很简单,他们孤军深入太远,而宛城城墙上吕字大旗旗帜分明,同时城上士卒盔甲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