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终刚强兮不可凌(第5/7页)

而魏续、黄渊二将也只是面面相觑,俨然二人也有些发懵。

不过,在稍微询问了本地官吏后,他们还是弄清楚了缘由——吕布下令带走了一切!

而且,吕奉先似乎是早猜到曹孟德和自己的部属会有疑虑,所以专门留下了一封书信在此。

曹操亲手打开,大略一读,三人却是各自恍然……原来,吕布在信中声称,之所以如此,乃是因为掌握南阳南半郡的蔡瑁态度暧昧,隐隐有直接朝到达了丹水的雍州牧钟元常献出半个南阳的征兆。情势危急,为此,宛城小朝廷直接在两日前,也就是曹操刚刚打赢那一仗后,便匆匆启程南下了,而粮食和军械便是那时候派人带走的。

对此解释,曹操虽然无奈,却只能苦笑接受,因为刘表和公孙珣的暧昧摆在那里,这种情况似乎还是很有可能发生的。

唯独……

“唯独局势崩坏至此,还能如何?”曹操连日辛苦赶路,更兼之前大败,早已经狼狈不堪,此时更是无奈。“但吕奉先也是知兵之人,为何不能留下些许口粮,好让军队跟上?须知追兵就在身后两日路程,骑兵怕是明日就能追上!”

黄渊听到曹操言语中还是埋怨自家主公,不免不满:“曹公想多了,如此局势,咱们怎么可能真带着全军从容退后?而且这些兵马,本是南阳本地招募的多一些,也不可能真跟我们去江夏的。再说了,我家主公在信中已经写得极为清楚,燕军经之前一败,必然谨慎,说不得已经没了追击的心思,只想收南阳地盘而已……曹公有心抱怨,不如速速和我们一起轻骑往宛城去汇合我家主公,他还在彼处等着我们呢!”

曹操不置可否,只是复又看向一言不发的魏续,而后者虽然面无表情,却是瞬间颔首:“也只能如此了!不过两位不妨先行,我留在此处解散兵马,然后咱们在宛城汇合。”

曹操看了看此人,又看了看并不在意的黄渊,便即刻颔首应承。

就这样,曹孟德和黄潜九先行,二人只带两三百心腹甲士,又因为那几百骑兵都被吕布提前带回宛城,所以缺马,只能仓促寻些军中驽马,乃至于骡驴之属凑上,勉强算是弄了个三百骑,然后便匆匆赶路向南不止,只留下魏续断后。

而这日下午,出雉县县城向南,沿着淯水行不过五里,曹操便忽然勒马,就在路上提议,临时过河。

黄渊只觉得荒谬绝伦,当即在马上质问:“曹公今日是怎么一回事?之前在雉县城外有浮桥你不过,我以为你是要到博望境内的桥梁处再过,结果却要从野地里过……莫不是之前官渡大败,让曹公失了智吗?”

曹操嗤笑一声,但时局无奈,却也只能向这个夯货稍作解释:“黄司马,我且问你,你以为魏都尉为何要留下断后?”

黄渊再傻也是军中宿将,不至于连这种敏感的意思都听不出来,便是一时蹙眉:“曹公的意思是,魏都尉要趁机投降?他可是我家主公的妻弟……”

言至此处,不等曹操再行解释,黄潜九自己便戛然而止,俨然是反应了过来——正是为此,这魏续才会投降!因为吕布两个妻子,魏续的姐姐可是在长安的,甚至他的外甥女有传闻直接嫁给了贾诩的次子!

实际上,魏续因为吕布娶了袁氏女的缘故,一直有些耿耿之意。

曹孟德见到黄渊醒悟,便不再理会,而是兀自渡河……其实,今日的事情曹操有太多话可以说的,只是懒得说而已。

譬如说,他刚才不戳穿魏续,实在是担忧黄渊性急,而魏续会狗急跳墙,到时候连逃都来不及逃,便稀里糊涂惹出兵乱,死在彼处,届时反而不如让魏续放心留下投降,还能拖延时间。

再譬如说,吕布抢先拿走了雉县全部军械粮草这事,说实话,宛城危急曹操是信的,但彼处真的急迫到这份上,以至于要断了前线军粮?多带一些部队南下不好吗?

或者说,曹孟德当时便有了一些猜度,这是吕布和杨彪担忧自己引大军南下,轻易掌控江夏局势,所以才做出这种恶心的事情来。

至于为什么有杨彪,而不是吕布独自为之?因为曹操心知肚明,单凭吕布一个武夫是不可能算计到这份上的,一定有个政治经验丰富之人教他。

当然了,这种话曹孟德是绝对不会对着黄渊这种对吕布忠心耿耿的武夫说的。而且,他也不担心到了江夏会如何如何,因为已经到了汝南和江夏边界的荀彧那里必然有所准备,便是刘备也不会坐视吕布这种人掌握江夏这种要冲的,到时候,他曹操有一万种法子可以轻易掌握江夏。

时局崩坏,为了以防万一,曹孟德和黄潜九各自沉默,直接利用冬日枯水期提前从野渡越过了淯水,然后沿着淯水西侧继续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