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上下是新月(第5/6页)

“能从何而来,必然是他族弟郭嘉让那些放回的军官专程送来的。”辛评愈发嗤笑不止。“而且其实何止他们郭氏?荀氏中荀公达也在卫将军处受信重;沮公与的弟弟沮公祧干脆是卫将军旧人;审正南也只是摔断他侄子的腿,却反而让审荣在魏郡从容立足;还有许子远本人,想他居然能靠与卫将军旧情说服敌将战场上放他一马,简直匪夷所思……这些人,有一个算一个,俱都安排好了后路!所谓修身不误齐家,治国自然能安天下……倒是咱们辛氏,之前未免老实。”

辛毗终于恍然,而他虽然还有心再问一问自家兄长到底准不准备应下郭图移镇之策,却又一时觉得此问太过敏感,所以不免沉默下来。

“此番许攸之计确实惊艳,邺城必然克复。”又等了许久,辛评忽然再度主动开口。“待到彼时,愚兄会向明公推荐佐治你为梁期城守将,你带族中一半家眷在此留守,要恳切奉公……而到事不可为时,你却不妨体面请降,在卫将军处为咱们辛氏求一个生机……家族传承百年,不能毁在咱们兄弟手上。但要记住,一定是魏郡大局崩坏,实在是没有出路后才能降服,之前一定要尽量用心防守,显出自己本事之余绝不可以轻易负了袁公,以免贻笑大方。”

辛毗心中剧震,然后缓缓起身向辛评行礼。

辛评心情极度糟糕,又疲惫至极,仰头闭目受了对方一礼后,却是挥手赶人了。

辛毗小心告辞,终于是没有问自家兄长有没有接受郭图的建议……因为自家兄长的选择已经不言而喻了。

……

夜色深远,秋风瑟瑟,公孙珣正在邯郸城下大营中写讣告,或者说是这年头的死亡通知书……这是当然的,虽然是大胜,但公孙军中也不可能避免死伤残废,而虽然绝大多数时候兵员的性命来由其实并不可考,但从辽西一战后,如果能做公孙珣从来都是让身侧义从来做,然后尽量亲自参与的。

“公达何事?”而好不容暂时停笔,准备先休息之时,公孙珣一抬头才发现居然有人相候以久,却是有资格未经通报入帐的荀攸。

“有件事情忽然想起,所以来问一问明公。”荀攸赶紧正色向前。

“说来。”

“明公,审正南在广宗为诱饵,固然看起来诱人,但袁绍一定会中计吗?若其人留在魏郡死守,我军真要攻城拔寨打硬仗不成?”

“当然不会,攻坚城,打硬寨之事,除非事关生死,否则我能不做就不做。”公孙珣坦然答道。

“那明公必然有让袁绍东走广宗的计策了?”荀攸难得疑惑。

公孙珣见状不由失笑:“公达也有不知的时候吗?”

“人非神圣,何能全知?”

“你是灯下黑罢了。”公孙珣以手指向案上蜡烛笑道。“我且问公达,郭图是何等人,你知道吗?”

荀攸半是醒悟,半是难得轻笑,却依旧有一丝疑惑。

“那辛评是什么人,你知道吗?”公孙珣继续追问。

荀攸依旧微笑点头:“不瞒明公,这些都是郡中旧人,而且郭公则还与我同时奉公于郡府中过……不过,主公若是用反间之策,那郭公则其人或许略可调动,辛仲治到底是有几分士人姿态的,还有沮公与,听田元皓说是个真正的才德兼备之士。”

“不止是才德兼备,还有大志。”公孙珣一声叹气,复又愈发失笑起来。“与元皓,还有公达你一样,都堪称国士……说起来,公达还记得咱们初见之时吗?”

“未央宫前明公雄姿英发,鞭笞天下,属下不敢忘记。”

“那你知道我为何明知天下英才皆出身世族,却依旧要当众喝骂,并推天下崩坏之责于彼身吗?”

“……”

“因为那本就是实话。”公孙珣端坐在案后,不顾旁边做文书的贾逵、杨修、法正等人偷看,也不顾荀攸立身在前,扬声而对。“这天下落到今日这份上,汉室落到今日这份上,就是他们和天子、权贵做的孽……我其实知道你们的意思,你们是想说,世族中是有道德楷模的,就像你荀公达不就是如此吗?他们不比灵帝之昏悖天下尽知,也不比豪强不法随处可见。但是你想过没有,天下本就是你们世族和豪强、天子共有的,那天下坏成这样,不是他们做的孽,难道是这些连名字都一个个伯仲叔季、三四五六乱取的庶民做的吗?”

“……”

言至此处,公孙珣不由摇头:“我不否认天下之英俊出于世族,但彼辈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明明和豪强一样为州郡之主,和天子、权贵一样为天下之主,明明心里还觉得地方和中枢都该自己一力做主,而且一以贯之的去争权夺利,可等到出了事情后,却说地方只是豪强弄坏的,中枢是天子和权贵弄坏,自己殊无责任!这不是很可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