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一棹每随潮上下(第6/6页)

以黄门侍郎钟繇为司隶校尉;

征召京兆第一大族族长韦康为常山太守,正式迁常山太守董昭为钜鹿太守,以钜鹿太守李邵为卫尉;

以原河东太守王邑为将作大匠,正式迁杜畿为河东太守;

以尚书华歆为左冯翊太守;

以尚书仆射裴茂为上谷太守,迁上谷太守高焉为尚书仆射;

征太原王柔为右扶风太守;

以中郎将李蒙暂署弘农太守;

以中郎将段煨暂署河南尹;

以原云中太守赵平为尚书仆射,副署太尉刘虞;

以京兆名士赵歧为尚书;

以原西园校尉冯芳为城门校尉;

以扶风京泽为虎贲中郎将,领兵镇守未央宫,而包括杨彪之子杨修、刘焉之子刘璋、王允侄子王凌在内的原公卿子弟所为的郎署郎官,俱罢免,转入白马义从;

以河东杨奉为潼关都尉,守潼关;

以河东程银为散关都尉,守散关;

以河东韩暹为武关都尉,守武关;

又,

以王修为卫将军府东曹掾,兼领镇军将军,暂署三辅总略;

以田丰为卫将军府奏曹掾,兼领左军师中郎将;

以戏忠为卫将军府西曹掾,兼领右军师中郎将;

以贾诩为卫将军府兵曹掾,兼领前军师中郎将;

以荀攸为卫将军府尉曹掾,兼领后军师中郎将;

以沮宗为卫将军府民曹掾;

以韩浩为卫将军府贼曹掾,兼领中护军;

以卫觊为卫将军府决曹掾;

以田畴为卫将军府金曹掾;

以司马朗为卫将军府法曹掾;

征召原太尉府掾傅巽为卫将军府辞曹掾;

征召尚书郎、长沙桓阶为卫将军府仓曹掾;

以王象为黄阁主簿。

又,原将军府长史吕范、司马韩当、从事中郎娄圭,以及后者所领将军号不变,唯独戏忠空下的一个从事中郎,改由新来的张既所领,以示他在郿坞前的功劳。

除此之外,又加高顺为横野将军;

加徐荣为长驱将军;

加徐晃为荡寇校尉;

加张辽为骑都尉;

加成廉为骑都尉;

加魏越为骑都尉;

加焦触为步兵校尉;

以赵云、田豫、文则、宇文黑獭、杨开等为别部司马;

又加太史慈为骑都尉,转回辽东复命。

其余各部军官各有赏赐加秩,自然不必多言。

值得一提的是,公孙珣专门遣使,特别与振武将军关羽、建威将军程普、赵国相审配、钜鹿太守董昭、荡寇将军公孙范、宁朔将军公孙越格外加秩,并从郿坞挑选了大量的珠宝财货对昌平留守诸人,如屯田掾属枣祗、昌平守将张南等予以赏赐。

至于什么都没有的长史吕范吕子衡,公孙珣只是在当日晚间回到府中后,让韩当、娄圭亲自去挑选了一个白玉圭遣人送回而已。

同样的道理,当日晚间,公孙珣还婉拒了包括赦封他母亲公孙大娘、妻子赵芸的所有建议。

而在一日内驱除了四名关中政治元勋,进行了从中枢到幕府的一系列任命后,公孙珣从第二日开始,便开始大举整编西凉军,并以工代赈反向招募无安置处的百姓往河东、弘农兴修水利,并按照公孙大娘建议,以河东盐池、铁官为导向进行民间人口引流;以弘农最近,鼓励逃亡百姓返乡。

同时,又公开下令,要求三辅太守,将郡中民政、法务、仓储、治安俱汇于卫将军府。同月,以谶纬闻名的扶风名士法真之孙法正,以阿附张让闻名的前凉州刺史孟佗之子孟达,俱以束发之龄自投名剌至卫将军府,与庞德等新来的西凉子弟一起,进入白马义从。

八月秋收,九月登高,十月渐冷,就在三辅、河东、弘农三地以工代赈的规模达到最大之时,卫将军公孙珣与太尉领尚书事刘虞,联名上书:

一曰,以初平年号董卓所擢,兼天下实为割据,大乱已成,请改年号为建安,于翌年始行;

二曰,司隶连年战乱,秋收荒废,请禁新酿酒一年。

三曰,司隶迁移百姓百万计,积累三辅,请以世祖度田事,清查关中土地,以作安置。

……

“初平年间,天下乱离,民弃农业,诸军并起,率乏粮谷,无终岁之计,饥则寇略,饱则弃馀,瓦解流离,无敌自破者,不可胜数。袁绍在泰山,军人仰食桑椹。袁术在淮泗,取给河蚌。太祖在关中,虽无饥馁事,亦曾扫略坞堡,追缴算赋,聚粮求存,关中豪强破家者十之二三。”——《新燕书》·卷二·太祖武皇帝本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