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丰年好大雪(第6/6页)

又,吕布,迁北军射声校尉,屯洛阳;

又,程普,迁雁门都尉;

又,董昭,迁赵国中尉;

又,审配,迁清河中尉;

又,公孙瓒,迁渤海都尉;

又,公孙越,迁黄门侍郎;

又,傅燮,迁议郎;

又,关羽,迁河内朝歌令;

又,刘备,迁平原国平原令;

又,李进,迁颍川颍阴令;

又,成廉,为别部司马,屯赵国;

又,高顺,为别部司马,屯雁门;

又,张飞,为别部司马,屯清河;

又,孙坚,为别部司马,屯南阳;

又,张颌,为别部司马,屯魏郡;

又,褚燕,迁钜鹿廮陶长;

又,牵招,迁河内波县长;

又,王修,弃职,赏帛三百匹;

又,杨开,弃职,赏帛一百匹;

又,魏越,弃职,赏帛一百匹;

又,乐进,弃职,赏帛一百匹;

又,卢植,赦为庶人;

又,董卓,赦为庶人;

又,王允,赦为庶人……

种种封赏不一而足,不过,由于各地战乱后盗匪丛生,非只是边郡,很多内地郡国都专门设置了掌管武事的比两千石都尉(郡称都尉,国称中尉),这个位置简直是为了平叛功臣专门设立的一般,倒是让公孙珣没有白白放弃车骑将军的职务,一口气换来了两个半都尉。

然而……

“别的倒也罢了,为何阿备这小子成了平原令?”

刚刚去接董卓、卢植、王允出狱回来,身挂三份印绶的公孙珣一把打开凑上来的瘦花猫,然后便醉醺醺的指着抄录来的封赏名单有些茫然不解。“我不是让他领兵屯河内,依旧在我麾下吗?阿范你是不是搞错了?”

“没有搞错。”从尚书台回来的公孙范在旁笑道。“我们尚书台吏部曹有个新任的裴尚书,其弟之前正好在兄长麾下,据说跟这个刘备有些战场上的交情,便暗中出死力帮忙,将比千石别部司马改成了千石县令……这是大好事!”

公孙珣歪着头又看了看手中这章密密麻麻的官职任表,一时失笑,也是带着酒气缓缓颔首:“也是,这是好事!”

……

“太祖尝于宴中论曰:‘今之文人,鲁国孔融文举,广陵陈琳孔璋,山阳王粲仲宣,北海徐干伟长,陈留阮瑀元瑜,汝南应玚德琏,东平刘桢公干。斯七子者,于学无所遗,于辞无所假,咸以自骋骥騄于千里,仰齐足而并驰。’众皆以为然。稍顿,太祖忽复曰:‘而粲尤其得之,堪为鹤立鸡群。’众亦以为然。”——《新燕书》·文苑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