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赴前连赴后(第5/5页)

“然后呢?”公孙珣脸色愈发不善了。

“然后自然是自吟此歌,送我自己这个愚者‘渡河’了!”

公孙珣忽然强笑:“那卜已不听你言,擅自渡河,葬送东郡黄巾,你不怨他,反而和王度一般要报他知遇之恩吗?”

“当然不是!”堤下人昂然作答。“卜帅妇人之仁,葬送局势,乃是他咎由自取,只是天下虽大,除了河中之外却也无我这等人去处了……”

“这是何意?”公孙珣依旧笑言不止。

“君侯,你难得善念,想收留本地降兵,却可曾想过,此举与卜帅相仿,纯属妇人之仁?”堤下人忽然说起了一件风马牛不相及的话题。“刚才有人向你转述卜帅死前所言,我也听得清楚,他那些愚民的胡话,固然不值一晒,但有一言是对的……苍天、黄天势不两立,而既然为其一,便要视对方为仇寇,变不了的!不然哪里有这么多人随他‘渡河’呢?那我既然也曾为黄天而战,便是不信它,苍天之辈也容不下我了!既如此,与其苟延残喘,依旧为苍天之辈欺压,不如慷慨一死,以‘渡河’之姿笑一笑苍天之辈!”

公孙珣张了张嘴,他本想说‘我可容尔等黄天之辈’的,但自曹孟德以下全军军官大多在此处,再加上黄天之辈也多少让他感到不对路,所以这话终于是没有说出口。

言到此处,天色渐暗,那堤下人径直往堤上而来,虽然公孙珣和堤上诸将都有默许之意,但两名义从担忧他暴起伤人,还是如之前押送王度一般小心看顾着此人往上而来。

路过堤上,此人看都不看周围无数目光主人一眼,停都不停,便径直往下面波光粼粼的水面而走,而随着两名义从驻足,此人更是如刚才那般高歌而起:

“公无渡河,公竟渡河!

堕河而死,将奈公何?!”

自堤下至河中连唱数遍,走到河中水齐颈之时,夕阳下的一个浪花打来,却终究是再无声响了。

堤上众人俱皆无言,也久久驻足不动,一直到黄河上游的夕阳彻底沉下。

“太平道真是妖言惑众!”曹孟德许久方才如壮胆一般勉力对着黄河呵斥道,但所言却只是之前旧语。“卜已亦是妖人,竟然迷惑了如此多人随他笃信妖道,以至于随他投河,真是罪无可赦!”

周边诸将也是纷纷醒悟一般,各自出言赞同。

“然而,是谁逼得这些人宁可去死,也要信这个虚无缥缈的黄天呢?”公孙珣有心想当众问一问曹孟德这个老问题,却终究是没说出口,反而转身就走。

取而代之的,乃是刚才听了数遍的乐府名辞。

诗曰:

“公无渡河,公竟渡河!

堕河而死,将奈公何?!”

……

“光和末,夏,五月,太祖与黄巾兖州渠帅卜已、副帅梁仲宁、张伯战于苍亭、东武阳。贼众四万,卜以梁、张引兵两万屯东武阳临太祖营,复亲率两万众过苍亭渡河攻其背。审配驻于黄河侧,知情夜报太祖,太祖以程普、高顺将精锐一千,于东武阳南五里道中相阻,自勒骑兵,驰赴河畔,待卜至,急击之,卜大败,而配亦自河中断其浮桥,不得归。又梁、张举两万兵,屡不得破程、高千兵,待太祖驰返,亦败之,复驱败兵至河,连结前后,大破之。计获首自张伯以下万余级,降万余,赴河死者自卜已、梁仲宁以下,凡七千众人。东郡乃平。”——《典略》·燕·裴松之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