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A轮(二)(第2/7页)

这天下午,J大一院的报告称,“思恒急诊”有了一例致命误诊。

某个医生根据经验,认为患者得了A病,而AI却说,患者得了B病。那名医生担心自己见识有限,还叫急诊科的某个主任医师抽空去看了看,后者同样认为症状符合A病。而有A病的患者们若不及时接受治疗,死亡率在75%以上。

这事性质非常严重。

倘若患者因为思恒急诊死亡,那这公司肯定也是活不了的。理论上说,AI机器只提供辅助,不承担责任,然而如果发生死亡,这锅还真挺难甩掉。医院医生、患者家属、媒体记者还有公众恐怕不会善罢甘休。何况,这不仅仅影响公司,还会让所有曾经参与这个项目的员工一辈子良心不安、寝食俱废,包括CEO自己,同时也会让AI这个很有希望的新技术以负面的形象进入公众视野,一被大家认知即遭口诛笔伐,拖后中国AI医疗的脚步和进程。

是不行的。

陈一非叫技术人员严肃调查、更新版本。

一刹那间,公司又在原地打转。

几名员工实在忍受不了创业公司过山车似的剧情了——一会儿生一会儿死的,生生死死,死死生生,死完又生,生完又死,比哈姆雷特还能折腾,向阮思澄递交辞呈,走了,想去大公司过安安稳稳的生活。

阮思澄批了。

这一回她没有再哭,很平静地接受辞呈、让几个人交接工作,回来继续研究问题,布置任务,心想自己可终于是变冷硬了。

她在朋友圈中发了一条状态,叫:

【扶我起来,还能继续。】

投资爸爸甩了个赞。

朱天球、邢笑佳等人回复她说:

【墙都不扶就扶你。】

这时谁都没有想到,几天以后,AB病的事情竟以最完美的结局告终。

J大一院打来电话,说,不是AI错了,是医生错了!而且,主治医师、主任医师全都错了!在几天的观察以后,他们发现,患者得的真的不是医生认为的A病,而是机器认为的B病。

稍微研究一下程序,阮思澄就明白了。

因为自己曾经输入大量论文,所以,思恒急诊在判断时曾调用了某项研究,使用了连J大一院主任医生都不知道能参考的某个指标,认为患者不是A病而是B病,将论文作为了重要判定依据。那篇国外论文还称,目前,医生当中普通认为可以区分AB病的另一指标其实并非放之四海而皆准,有5%的错误概率,那项指标没有升高并不代表可以100%排除B病,因为在长达5年的追踪当中,研究者们发现有5%的B病患者那项指标就是没有变化。

对于这个结果,阮思澄安心、放松、骄傲,J大一院的医生们啧啧称奇。

思恒急诊结束小规模的“公测”,即将扩大在全国的使用范围。

然而这需要钱。

更多钱。

于是,阮思澄将投资公司名单翻出,正式启动思恒医疗A轮融资。

…………

开始A轮融资以后,阮思澄将知名VC(投资公司)、新锐VC一个一个研究过去,从公司官方网站、职场社交网络上获取投资经理们的个人简介、投资领域、联系方式,又请熟人推荐、介绍,还下载了相关的APP,初步搜到100来个可能会对思恒医疗感兴趣的投资经理。她列好表格,把投资经理分为三档:

第一档的投资经理手握资源以及人脉,可以帮助公司发展,经手项目成功率高。

第二档的投资经理拥有格局还有眼光,虽在业界资历尚浅然而能够给予有价值的建议。

第三档呢,都不太行,就是领域比较对口,手里有钱。

在这份列表上面,居于第一档的投资经理只有区区五人而已。第二档有20几位,第三档有80几个。

也就是说,想要拿下首要目标,不能失败超过四次。

阮思澄把BP(商业计划书)重写了,结构、脉络十分清楚,文字简单、切中要害,有产品简介、产品数据、试验结果、医生反馈,有市场分析、公司前景、竞争格局、SWOT分析(优劣分析)、战略规划、盈利模式、执行进度、执行计划、当前困境、解决方式,也有公司历史、团队履历、融资情况、股权结构,还有金额需求、融资用途、财务规划等等信息。

在“金额需求、融资用途、财务规划”这个部分,阮思澄按月份来算。思恒医疗未来一年每个月要做什么事情、达到什么目标、有什么意义、需要多少资金,还有这些东西几时能被完成、如何能被完成、由谁负责完成,阮思澄都通过表格一一展示。表格当中,大项目套小项目,小项目套小小项目,非常清楚。

她做了一份PPT格式的BP,还有一份PDF格式的BP,而后想了想,觉得作为一家互联网的公司,这种PPT和PDF实在太普通了,又专门搞了一个加密网页,做了一个网页形式的计划书。设计十分现代、前沿,既适合在电脑上看,也适合在手机上看——当投资经理用手机打开时,几个板块会自动调整,用以适应对方屏幕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