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被自尽(第3/3页)

好比陆衍就说:“军败而逃,致使周公不能定蜀,确乎当正军法。然闻高将军所领不过两千疑兵,则一时疏失,遭受巴贼的突袭而败,情有可原。还望陛下高抬贵手,念其昔日的功劳……哪怕是苦劳,赦其死罪为好啊。”

胜败乃是兵家常事,没有吃一次败仗就定要斩杀军将的道理;至于高乐,并无违反军中死律,杀不杀他都在两可。裴该之所以征询于诸将,就是怕骤斩高乐,或将使其旧日同袍生怨,又未必能够宣示军法的严明。

于是下诏将高乐褫夺职、爵,甚至于开除军籍,罢为庶民,赶他回老家去……好吧,他已然迁籍关中了,就让他返乡种地去吧。终究为将多年,多少也有点儿积蓄,乃可以富家翁而终老此生。

诏下枢密,王贡闻讯,主动前去拜访郭默,提醒说:“高乐不可留!”

随即解释:“陛下顾念旧情,不忍加诛;而诸将唯恐鸟尽弓藏,今日之高乐,或将为彼等异日之榜样,是以皆请全其性命。然而高乐虽无能,终究爵为亭侯、职至四品,且昔日领武林营,军中多其故旧;倘若罢职后心生怨怼,复有不逞之徒挟之造乱,非国家之福也……”

王贡的意思,武将不同文吏,做到这种高位的,要么你一直留在体制内,要么年老退休,要么——还是请你去死吧,否则放而不理太过凶险了。

郭默也认为王贡所言有理,但是问他:“既然如此,子赐何不上奏天子?”王贡笑道:“为人臣者,自当为主君分谤。天子顾虑诸将,岂肯明诏杀之?而若私下诏命,又非人君所当为。我因此提醒枢副,可命人前往宣旨,讽高乐自裁,即可不伤天子的圣明,而断绝作乱的根苗。”

于是郭默便遣人往长安传旨,暗示使者,要其劝说高乐自尽。使者会意,便即驰往长安,释高乐于囹圄之中,宣读诏命,完了说:“汝本当死罪,天子顾念旧情,不忍加诛。然而曩昔淮上‘风林火山’四营,即便副督皆为国家重将,唯将汝闲置于汉中,本乃天子刻意保全之意也。汝却强请从周公征巴氐,于剑阁一朝弃军而逃,难道就不羞愧吗?尚有何颜面苟活于世间?

“何如自作裁断,天子闻而必悯,将大抚恤汝妻子,汝之令名,尚可保全一二,岂不是好?既曾为将,又何必惧死,使终生担负羞名啊?”

反复提醒、劝说、怂恿,奈何高乐只是不肯死,打算收拾行李真回家种地去——能保住命就够了,我还要脸干嘛?使者担心回去不好向郭枢副交代,干脆将心一横,使从人挟持高乐入于后室,过不多时即报,说罪人羞愧之下,已然悬梁自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