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勋将录(第3/3页)

接下去则是东莱掖县苏(苏峻既在青州,也暂无改籍之意)、冯翊夏阳周(周晋)、平阳襄陵刘(刘光),以及南安赤亭姚(姚弋仲),等等,基本上中尉以上,曩而括之,总计一百二十三家。

凡入书之将吏,人手发一册书,多数拱若珍宝,直接把书包裹整齐了,跟祖宗牌位摆在一起。而且诸将私下商议,都说《姓氏志》才开列一百家世族,咱们这《勋将录》竟还多了二十三家,真是光彩啊……只是,为什么瞧着这书虽比《百家姓》为厚,却比《姓氏志》要薄些呢?

估计只有陶士行,压根儿就没把这书当一回事儿,随手掷入书箧,都懒得翻看。

……

裴该既取平阳,思得良吏守之,乃因陶侃、卫展等人的推荐,自洛阳召来越骑校尉刘璠,任之为平阳太守。

刘璠是沛国相县人,其父刘弘,本乃武帝司马炎的少时好友,长成后又受张华器重,先守牧幽州,复转任荆州,曾经击斩张昌、悍拒陈敏,于惠帝永兴三年拜为车骑将军,旋即去世。作为能在《晋书》中与陶侃并传的名将,裴该自然也久闻其名。

不过其子刘璠的名气就要弱得多了,虽曾一度得到司马越的赏识,又继承乃父新城郡公之爵,却只做到两千石的顺阳内史和越骑校尉而已。永嘉之乱,刘璠逃出洛阳城,四处辗转,最终抵达关中,却不为索綝等人所用,一直投闲置散。等到司马邺还洛,刘璠也随之而徙,却仍不得朝廷重用,越骑校尉的空头衔一直挂了十好几年,都没能更进一步。

卫展曾任南阳太守,是刘弘的下属;陶侃则曾随刘弘讨陈敏,因为他跟陈敏既是同郡,又同岁举吏,乃遭到普遍的怀疑和攻讦,唯刘弘不疑,反任陶士行为前锋督护。故此二人皆德刘弘,便向裴该举荐其子刘璠。

刘璠既受命履任,裴该便使王泽暂署平阳、河东二郡军事,而命甄随返归长安述职——姚弋仲仍统军于平阳城内,辅佐刘璠。